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集锦9篇
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体育馆; 智能建筑; 计算机网络; 智能化
Abstract:The intelligent system to Stadium is like the brain and nerve to human beings. Since sport is developing greatly nowadays, the demand for intelligent system is much more higher than b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 of the new Xiangtan University Stadium as an example,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system of stadium compared to other constructions, researches on various kinds of intelligent subsystems, and discusses ways of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 of stadium,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sports constructions in China.
Key words:stadium;intelligent buildings; computer networks;intelligentization
1引言
随着我国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各种体育场馆设施的智能化要求逐步提高。体育馆智能化系统(Gymnasium intelligent system,GIS)是现代化大型体育馆的大脑和神经,是体育赛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完备的GIS一方面可以使体育赛事更加公正、准确,裁判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可提高体育比赛的观赏程度,增加体育场馆及体育比赛的社会效益。因此研究大型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对提高体育馆的现代化水平、承接大型国际比赛、提高体育比赛办赛能力和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以及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都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有关大型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湘潭大学体育馆为例,对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特点以及各个智能化子系统进行介绍,并且对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实现进行了探讨。文中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型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特点及概况
作为一个综合性场馆,体育场馆独特的使用功能及特点使其智能化系统与其他一般大厦的智能化区别很大,首先针对体育场馆的比赛特性,其对智能化系统子系统的偏重性有很大不同,更注重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场地灯光、扩声及与体育竞赛直接相关的计时记分系统、直播系统等,而在其他智能大厦中占主导地位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等子系统在此却不占主导地位;另外由于体育场馆占地面积大,楼层低,设备分散,无论从布点还是设备管理上都会比大厦增加一定的难度,针对相同的子系统,比如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虽然达到目的是相同的,但设计思想及施工手段却大大不同,就要求设计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针对体育场馆的特性针对性进行设计施工及管理。
体育馆智能化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场馆内的众多子系统,按其功能分类为:
(1)场馆日常运行基础子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等。
(2)场馆安全保障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保安电子巡更系统等。
(3)为竞赛训练和大型活动服务的子系统:场地灯光系统、音响扩声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
(4)为大型赛事提供信息服务的子系统:计时记分系统、电视转播及评论系统、新闻中心、场地LED大屏幕显示系统等。
3场馆日常运行基础子系统
3.1 楼宇自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亦称楼宇自控系统,应纳入BMS系统集成的范畴,其纳入BMS系统集成网络的方式是采用先进可靠的楼宇自动化网络协议和总线形式的网络拓扑结构,最终实现场馆内各专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快速响应与联动控制的功能,以及设备的监视和自动控制的能力。
楼宇自控系统包括对冷热源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等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控制和信息采集功能将由BAS中的DDC控制器、操作站共同完成,并通过BAS/PC网络通讯接口向BMS系统提供实时监控信息与数据。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网络结构模式采用集散式控制的方式,即集中监视、分散控制。整个系统网络结构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中央工作站,设于控制中心,第二级为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第三级为采集现场信号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传感器及执行机构随被控设备就地设置。中央工作站和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通过网络通讯接口,用专用的通信电缆组成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本监控系统主机可与场馆商业开发部分监控系统主机实现无缝集成,通过体育馆公用办公网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和管理。本监控系统通过以太网(即:体育馆公用办公网)与消防报警、综合保安、变配电智能监控系统及智能照明系统进行集成,这有利于实现对各建筑物智能系统的信息集中管理,系统之间的事件联动,提高系统总体决策能力,保证各种赛事活动顺利进行。
3.2 综合布线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
就综合布线与计算机网络系统而言,体育馆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属于建筑物中通用控制系统。根据本体育馆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的特点,在该馆中设置了一个弱电竖井,共计33个信息点,主要集中在物业管理等各类机房/办公室,新闻中心、裁判席/记者席等位置。
信息主干采用千兆到桌面的设计思想,水平线缆采用6类UTP双绞线,信息点采用6类信息模块;个别需求的信息点采用光纤到桌面模式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计算机网络区分为平时管理的办公网络和赛事管理网络两部分,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扩展设置局部无线网络点。在新闻厅、记者席等位置空间通过设置无线局域网的AP点,在有赛事时,现场记者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局域网络方便快速地传递新闻报道稿件或比赛现场图片。
转贴于 本工程赛事管理网络仅提供用于组网的基础平台,即核心交换机、工作组交换机、路由器、双绞线/光纤的跳线等到位,而比赛现场管理用的服务器、赛事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需要根据不同的赛事,由赛事组委会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组建临时的赛事管理网络。
4场馆安全保障子系统
4.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采用网络化数字系统,在保证视频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的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和布线灵活的优势,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系统设计具有下述特点:无盲点的闭路监控系统;高水平的画面质量;24小时不间断监控和录像;适当的系统冗余度;专用的闭路监控网络;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入;可以随时与市、区安防指挥中心的视频信息传递和连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划分为赛后和赛时两个系统:赛后系统主要负责监控竞赛层至体育馆主要出入口、通道、楼梯前室、看台、库房等重点部位,用于平时对体育馆的常规监控。赛时系统是在赛后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对竞赛层和一些比赛专用房间、通道、大厅等部位增加监视点,用于满足重大体育比赛或活动期间按功能需求增强的安防监控工作要求。赛时和赛后两系统共用一套安防控制设备,在体育馆的安防中央控制室,所有安防监控点的信息均通过安防专用网汇总到中央控制室,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
4.2 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主要是对一些不允许进入的区域进行设防,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对体育馆设防区域的防入侵监测,可用于对重点部位和出入口的防范,能完成对防区的自动或人工设防、撤防;能对布防点进行成组管理。入侵报警系统由报警主机、布撤防键盘、串口通讯模块、前端探测器等组成。报警探测器采用先进的双鉴探测器,能防止对小动物的误报,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并防止漏报。设置在各处的探测器具有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联动的功能。报警控制器具有接受多路同时报警的功能,并能显示、记录任何一路报警信号及报警位置。报警系统应有对信号传输线路和探测器的检测功能,并能显示故障部位。入侵报警系统选择高可靠性智能双鉴探测器、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红外幕帘、报警器等设备,安装在体育馆的各个出入口、各重要机房、主要通道、隔离设施及其它重要位置,完成设防、撤防和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求救功能。
4.3 保安电子巡更系统
该系统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增强对保安人员的管理。系统利用设置在场馆各重要通道位置的电子巡更按钮进行离线巡更。
巡更点主要设置在场馆出入口、重要房间、主要通道等处,在中心通过计算机巡更管理软件对保安巡更情况进行管理,对保安人员的巡更线路、巡更时间进行查询,对保安人员的巡逻工作进行监督,实现技防督促人防、技防和人防相补充的安保体系,保证场馆内的安全和便于管理者对保安人员的管理。电子巡更的实现:巡逻路线上设置巡更点,保安人员在此路线上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到达巡更点,不能迟到,不能绕道,巡更员每抵达一个巡更点,必须采集巡更点的信息,以便控制中心了解巡更线路情况。
5为竞赛训练和大型活动服务的子系统
5.1 场地灯光系统
整个控制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和管理,分散执行的方式,即中央监控中心(上层)和智能照明控制柜(下层)。监控中心可进行整个场地照明控制和管理,循环与各台智能照明控制柜中的可编程照明控制器进行通信联络。一方面,将有关控制命令通过总线传输,发至各区域照明控制柜内的可编程控制器,让其接收相关的控制命令;另一方面,接收来自各区域照明控制柜内的可编程控制器向上转发的有关自动或手动状态,开灯或关灯状况等信号,(在要求高的情况下,还可巡检每只灯的状态及故障情况,对灯具工作时间进行统计,查阅每只灯的累计运行时间,在进行大型比赛前进行普查,及时将到达使用寿命的灯具换掉,)通过分类处理,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参数,对异常情况采取提示处理。它可与其他BA系统通过接口集成。智能照明控制柜则是具体执行监控中心计算机发出的各项控制命令,控制场地照明灯光以不同模式开灯,满足各项体育运动比赛或活动的要求,并巡回采集照明回路的开关状态参数等信号。对于场地灯光,除了在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上控制外,还可在现场的控制柜上进行手动按钮分组操作、控制。
5.2 音响扩声系统
体育馆的音响系统是以满足体育比赛语言扩声的使用要求为主,其次是承接一些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在使用功能上不同于其他厅堂扩声,也不同于剧场扩声,它有其特殊性,除保证语言的清晰度要高及音质柔和、声压覆盖要均匀外,还要求设备的功率要大并留有余量。
体育场馆的建筑声学特性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其体积大,混响时间较长。故而在装饰阶段需要特别考虑声学装修,使场馆保证良好的声学特性。
在体育馆内,我们采用分散式布置方案将JBL SRX722全频音箱8只和4只SRX718超低音音箱,分别吊装在比赛大厅的四周,保证了整个声场的均匀度和清晰度。同时经过我们精心调试音箱的指向性,使音箱的绝大部分能量控制在所需范围,避免声的干涉及影响清晰度,并均匀地覆盖近、中、远场。这样无论是在比赛的情况下,还是在文化娱乐和文艺的演出中,都能使观众听到清晰悦耳的音乐声和语言声,使我们的设计真正达到理想完美的效果。
5.3 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应具有背景音乐广播、公共广播、火灾事故广播功能。
该系统用于各个场馆,平时可在公共区域播放背景音乐,自动循环播放,发生火灾时,通过自动或手动强制切换,兼做事故广播使用,指挥疏散。系统的设计,考虑到使用场所的特性、噪音水平、空间大小高度,并根据扬声器的扩散角度、声压等级和额定输入功率,确定扬声器的数量。
6为大型赛事提供信息服务的子系统
6.1 计时记分系统
计时记分系统是成绩处理系统的前沿采集系统,除自身形成完整的数据评判体系外,还可将其采集的数据通过技术接口传送给现场大屏幕显示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和成绩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竞赛规则,对比赛全过程产生的成绩及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监视、测量、量化处理、显示公布,同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所需的竞赛信息。
6.2 电视转播及评论系统
大型体育赛事的电视媒体信息服务技术系统的核心是构造现场数据和电视应用数据连接的服务。服务平台的主要构成:图文信息服务域,共享式视音频制作服务域。两个服务域的互连和信息交换机制将整个系统构造为统一平台的网络工作模式,现场和后期制作的数据业务服务统一在一个体系中完成,从而提供全面、完整、方便、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6.3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是比赛相关信息向新闻媒体的场所,每次比赛之前、期间和结束,需要为新闻记者提供一个能对稿件和材料进行编排和准备的工作区,包括多媒体信息查询、网络、无线接入、有线电视等,方便新闻记者查询体育中心数据库竞赛信息、赛事情况,观看比赛实况,访问场馆内部网络以及登录Internet网,并可将查询的结果打印、编辑、及时发至相关单位予以报道等。
6.4 场地LED大屏幕显示系统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是本体育馆智能化工程画龙点睛之作,是一个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视频控制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综合应用技术于一体的大型电子信息显示系统,具有多媒体、多途径、可实时传送的高速通信数据接口和视频接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使显示制作、处理、存储和传输更加安全、迅速、可靠。采用网络系统控制技术,可以和计算机网络联网。
7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实现
湘潭大学新体育馆作为大型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采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各专用系统可以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单独进行招投标运作,但均纳入总承包的管理范畴。这样既可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扩展性,同时又可以较好地控制工程造价。
技术上,采用国际上公开标准的设备,组建高性能的网络,支持多种协议和各种数据传输的接口,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扩充性和易管理性。利用综合布线系统建立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送平台,为体育馆提供语音、数据、图文、图像、多媒体信息等各种信息的高速传输通道。系统传输级别不低于D级(100MHz)。同时提供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系统等。会议系统包括大屏幕显示、音视频、文稿、幻灯、实物展示、电子白板、无线传声、音响输出、计算机网络。各种信息集于一屏,将电视、录像带、各种光碟、计算机网和现场摄像信号及文稿、幻灯、实物、书写等各种信息展示在大屏幕上。
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湘潭大学体育馆项目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高智能化建筑。
8结论
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当代智能体育建筑的出发点,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是实现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湘潭大学体育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上的总结,较全面介绍了以体育馆为代表的当代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限于文章篇幅,本文没有提供更多更具体的内容也没有对新体育场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作量化的分析,这有待于今后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傅绍辉.制约中的创作-首都师范大学体育馆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6,(11):56-59.
[2] 谭宏.我国大型体育馆电子服务系统构建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2):53-56,70.
[3] 姚亚雄,魏敦山.盐城市体育馆[J].建筑学报,2006,(10):54-57.
[4] 梅季魁.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 李海燕,车伍,李俊奇等.大型场馆雨水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0):50-53.
[6] 李蔚.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方式的分析[J].电气应用,2006,(3):36-39.
[7] 吴建云,王燕.LonWorks技术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的应用[J].低压电器,2006,(7):30-34.
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VR技术;数字资源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135-02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的出现实际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交叉与综合的结果。①它最早源于美国军方的作战模拟系统,上世纪90年代初逐渐为各界所关注。
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计算机产生一种人为虚拟的环境,虚拟的环境是通过计算机图形构成的三维数字模型,并编制到计算机中去生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的综合可感知的人工环境,从而使得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这个环境的感觉,可以直接观察、操作、触摸、检测周围环境及事物的内在变化,并能与之发生交互作用,使人和计算机很好地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和功能的完善,国内外大部分博物馆已经进入实体博物馆与虚拟数字博物馆结合的时代,虚拟数字博物馆的实现大多都采用VR技术。数字博物馆除了提供传统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及教育等功能外,并通过互联网络将其所累积的知识宝库及文化资产传送到世界各地,强化了传统博物馆知识分享及教育传播的功能。②
用VR技术打造3D数字博物馆,用网络的影响力推广传播博物馆文化是其重点目标。VR技术下的3D数字博物馆突破了空间和时间,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等终端浏览参观、再现、模拟和拓展不同时空环境下的实体博物馆。VR技术实现了实体博物馆数字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的创意加工和整合,能提供更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和展示形式。数字博物馆能让观众随心所欲、自由的参观展览、欣赏藏品和浏览咨询,实现博物馆、专家和参观者三者间平等地沟通交流,有效共建共享文博资源,使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一、三维场馆展览及三维藏品文化百科
(一)三维场馆的实景虚拟漫游
实景虚拟漫游是平面网络媒体无法企及的用户体验方式,能极大提升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感。在三维虚拟现实的网络环境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浏览者营造切实而丰富的信息获取和虚拟互动的感官感受,是信息传播最大化和吸引用户最有效的互动展示方式。
实景虚拟漫游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即自动漫游和手动漫游。
自动漫游是按第一视角,在虚拟现实场馆中,多角度、多视点、多场地的动态被动浏览场馆。用户轻点“自动漫游”的功能按钮,就可以像看视频动画一样沉浸在浏览系统预设的动态场馆中,在背景音乐和解说下,让用户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多种游览路径进行参观,给浏览者一个快捷而概括的浏览体验。
手动漫游即自主漫游,是用户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在虚拟现实场景中(或对单个三维虚拟现实)进行浏览。可以通过键盘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或W/A/S/D四个字母键控制浏览者前进、后退、左移、右移。浏览者还可以通过鼠标左键控制用户的视角。在自主控制浏览方向和节奏的同时,可在虚拟现实场景中,与场馆中的多媒体内容(音效、视频、动画、图文、游戏等)进行充分互动,随意或有目的地参与娱乐、学习、游戏,从而汲取内容信息和知识养分。
(二)藏品百科知识的全方位展现
数字藏品百科知识库是数字博物馆数字化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数字化展览展示内容之魂。通过藏品三维虚拟现实数字化(主要以三维建模和三维扫描两种途径实现),在网络平台上真实地一一再现藏品。
藏品的再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实还原,即对现实中的藏品进行三维数字还原,不用担心展品的大小体积,立体空间难易、结构复杂简单、物品贫贱还是珍贵,都可以1:1地进行虚拟现实还原。二是历史再现,即历史物品的时空穿越再现,也可以是对凭空想象的物件具象再现。藏品的数字资源对文物研究、历史研究、人文研究等,对欣赏、教育、特定的资源开发等都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方位的展现不但体现在展示方式的多样性,还体现在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与藏品本身蕴涵的知识信息联动,以一件藏品三维展现,覆盖藏品相关的百科知识,实现展馆、专家和群众三者间平等无缝的沟通交流,并共建共享数字资源、使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藏品百科知识的全方位展现,打破了藏品在时间、空间、保护等受限条件下无法全面展陈的桎梏,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有效性、趣味性和便捷性。
二、数字信息开发研究
数字信息开发研究指运用数字化的研究手段,通过对既有信息数据和知识的整理揭示出典藏信息资源的内涵和联系。数字信息开发研究的另一项任务则是进行资源的整合设计:整合博物馆各领域资源,建立与某一主题相关的阶层架构,使使用者从单一角度切入就能获取本馆相关整合性信息。同时在设计上能随时将研究、展示及教育人员的研究或创作所产生的智能资产,弹性加入原有的构架之中,以不断累积延伸信息的深度与广度。
三、数字远程教育
数字博物馆的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展厅,藉由网络自主、多元化、互动性高的特性,可以将博物馆教育的特性扩充到最大。如何将博物馆所拥有的知识,通过网络上观众的参与或者互动,将它们转变成真正的信息,甚至形成智慧,这是博物馆网络教育平台的使命所在。博物馆可以设置一个网络空间,让人们去探索、去发问,并以人们乐意接受的方式去得到答案。它充分利用了网络无远弗界的传输力量,将原来可能比较平淡的学习转换成一种巧妙、有趣,又有启发性的体验,即使你身处偏远地区,也同样可以享受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
四、数字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服务
数字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是博物馆现有丰富的数字典藏的加值应用,以建构新时代创意产业链的手段,激发传统产品与数字媒体市场的整合,从而促进博物馆创意衍生商品及多媒体暨娱乐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数字博物馆所典藏的大量数字资源,不但可以以新颖的展览及互动方式带给国内外观众不同的博物馆游览经验,更可以运用整体行销的概念,推广博物馆的成果。
五、数字化智能分析
完整的数字博物馆本身具备数字信息内容及运行机制的分析和管理。如对用户信息的数据分析管理,展馆活动和推广管理,展馆内多媒体信息内容管理等等。数字博物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具有兼容其他系统和功能的扩展能力,可以结合或整合与展馆管理相关的系统,如整合安防系统,可以创建三维可视化安防智能系统;结合展馆商务系统,打造数字化展馆电子商务等。通过该平台,营造各系统间相关管理数据共享,关联业务信息主动推送等数据智能整合、分析、推送、报告等能力,使展馆文化真正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
六、数字化管理运营
将数字博物馆的数据内容进行后台信息化管理,智能处理各类数据存储、处理、分析、提取,方便管理者的相关信息服务,减少管理和运营成本,提升工作绩效。
场馆及藏品的数据库管理指三维场馆的组件、三维藏品库、百科知识库以及相关图文、音视频等多种类型数据的管理,包括预览、添加、删除、修改、更新、归类、检索、批处理等管理功能。
可扩展兼整合能力的数据管理指以数字博物馆场馆及其藏品为基本内容,整合藏品系统、活动展示、客源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博物馆管理需求,进行一体化智能管理。如会员管理、展馆活动管理、安防联动管理、展品展示管理、宣传系统内容管理等。将数字化管理和现场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人员、机器、技术有效地整合,实现最大的管理实效,创造高效而科学的展馆管理。
七、移动终端导览方便观众参观学习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无线上网已成为一种趋势,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和欢迎。移动终端导览服务方式多样,包括客户端导览、WAP导览、短彩信导览等,借助文字、语言、图像、视频等展现方式,通过移动终端为观众提供动态信息查询、展览、展品查询、参观路线方案查询等一系列现场辅助导览及远程教育服务功能。③
参观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博物馆无线网络登陆博物馆网站查询有关展览、展品相关信息。通过手机也可以进入虚拟展厅实现VR技术与移动终端的有机结合,方便观众参观学习。
科学技术在进步,观众的需求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增长,博物馆的发展势必走向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的有机结合,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博物馆都是重实体轻数字,一方面是传统意识和观念滞后所致,另一方面数字博物馆的实现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所以,数字博物馆要走的路还很长,还需要开发研究更多更新的技术来支撑数字博物馆各项功能的实现。
[注 释]
①张占龙、罗辞勇、何为:《虚拟现实技术概述》,《计算机仿真》,2005年第3期。
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科普科技馆
1引言
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新世纪,人类社会已真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日趋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计算机技术,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一场全球性的信息革命,正在包括科普系统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科普信息化成为科普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已逐渐成为共识,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对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的重要性也日渐显现。
2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2.1 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是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是时展不可逆转的潮流,21世纪新型科技馆的技术特征必然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数字化,使得信息处理技术显得简单、统一、可靠;网络化,可以达成资源共享,科普的时间、空间得到拓展,趋于多向互动;智能化为科普提供智能导师、智能交互界面、自动答疑和咨询、学习助理等系统;科普信息多媒化使得科学知识展示具有多信媒、多通道,集成性、互动性等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多媒化的科技知识展示,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交互化的学习交流和智能化的学习辅导。
科技馆作为普及科技知识的前沿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型社会科技教育设施,是体现我国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管理上应起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更加广泛地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促使科技馆在强化管理、提高效率、规范流程、拓展功能等方面更上新台阶。
因此,要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必然要强化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科技馆管理和科普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目标。
2.2 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科普教育创新和深化的必然要求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促进科普教育创新和深化的必由之路。运用和推进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更加形象地揭示所要展示的事物的内涵,丰富其表现力,有助于激发受众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恰当运用自动控制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代技术、影视技术等,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枯燥的展示模式,促使科普展品与公众互动性的完美结合,大大提高了公众的认知效果和兴趣。
把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充分运用于科技馆的管理和发展中,建立虚拟科技馆和网上科技馆,利用网络、多媒体、仿真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突破科技馆传统科普教育所受到的空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将为科技馆的科普展示和科普教育带来新的变革和创新。
3当前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要有效、深入地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笔者认为规划是前提,建设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管理是保证,应用是核心。
3.1 坚持高起点规划
我们必须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战略的眼光面向应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条件,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做好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3.2 坚持高标准建设
有了高起点规划,还要有高标准建设来保证它的质量。在网络建设上,要建立统一的应用平台,软件开发和设备投入要立足长远,适当超前,保证质量。
3.3 坚持高质量培训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我们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要经常性组织技术培训和再教育,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水平;要组织信息化关键人才进行深度培训,让他们有机会汲取新知识,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要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自主开发软件和深度运用软件,逐步形成一批专业性强的技术队伍,这是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宝贵力量。
3.4 坚持高水平管理
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要健全组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新机制,成立一个层次高、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使信息化建设真正发挥科普的规模效益和整体推动作用。
3.5 要坚持高效率应用
办公自动化、数字科技馆、虚拟科技馆等的建立,必然引起我们工作方式的极大转变,但要真正提高科技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科技馆信息化,关键是加强应用,推进网上办公、科普信息化,加快建设网上科技馆,建立综合性科普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及时快速地掌握工作动态和科普信息,提高科技馆管理水平和促进科普工作的全面进步。
4推进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根据目前科技馆信息化管理现状,结合建设21世纪科技馆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索:
4.1 推进管理工作信息化
4.1.1 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提高办公效率
建立和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科技馆公文处理的现代化,有效缩短公文处理时间,规范办文、办事流程。同时,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这都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办公场所智能化管理,提高科技化水平。一是要搭建科技馆局域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二是设置电子触摸屏,方便公众查询科普展品介绍、展区分布导引指南;三是设置一面电子滚动屏,滚动播放当日国际、国内最新要闻,播放馆务、政务信息(科技馆馆训、科普活动、学术会议安排、培训项目、气象信息等),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扩大信息资源。
4.1.2 建立竞争情报系统,提升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竞争情报,就是有关自己、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以及由此引出的相应竞争策略的情报研究,是企业为获得和(或)维持竞争优势而采取决策行动所必需的信息。基于智能信息技术处理的竞争情报系统,实现情报规划、信息采集、情报加工和情报服务的完整功能,能利用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如海量信息的自动分类、自动聚类、重排以及智能检索等,有效实现了情报处理的深度加工和自动化。
建立竞争情报系统将有助于搜集所有外部各类科技馆管理和科普工作的情报信息,通过采集、加工、分类和自动检索等功能为科技馆日常管理提供学习借鉴的平台,也是汇聚各类先进科普知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扩大员工的知识面,从而提升整体综合素质。同时,竞争情报系统还具有内部资料的档案化管理和智能化检索的功能,将促使科技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4.2 推进科普教育信息化
4.2.1 加强网站建设和局域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化网络共享
科技馆网站是作为面向全国宣传科技馆和馆际交流的平台,也是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普知识的窗口,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网站的建设要经常推陈出新,内容充实新颖,版面设计独特,能够起到提升科技馆形象、打造品牌的作用,使之成为访问率较高的网站。
4.2.2 拓宽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教务培训上的衍生应用
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学术研讨是科技馆的中心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在教务培训上采用多媒体信息、远程信息等教育网络,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1)建立问题探究网页和专题学习网站。问题探究网页是一种探究学习的模式。采用网上交流的方式,可以把科普研究任务、背景资料、研究方法、指导意见等在网页上,受众也可把研究进程、体会、成果等在网上,问题探究和交流等都是在网上完成;专题学习网站以某一科普学术研讨为专题,并围绕专题构建网络资源,提出学习任务,提供教学指导与学习交流场所、数据检索和访问服务。
(2)大量运用网络技术与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它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通过仿真技术,创建仿真科普实验室,让受众在仿真的环境中对科普模型等微观或宏观现象进行观察,并可操作改变其结构、状态,并记录其产生的变化结果,获得真实的体验。
(3)探索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结合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由于具有“教学决策”模块(推理机制)、“学生模型”模块和“自然语言接口”,因而能确定受众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能根据受众自己的意愿和理解能力去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实现“人机对话”,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4.3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长效机制
要强化全员信息化建设意识与信息化管理的观念,广泛宣传信息化的重要性,引导大家正确地使用网络和信息资源。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要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科技馆信息化管理进行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在推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在管理项目正式实施进入正常状态后,纳入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或计划,进行业绩和效能评价,以保障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5小结
信息化建设是创建21世纪新型科技馆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唯有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不断掌握和研究、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加速科技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科技馆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萍,李一丹. 浅谈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办公室业务,2007,(6):40.
[2] 俞浩进.试论商业银行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金融论坛,2006,(3):1-3.
[3] 王铟.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钟镔.企业信息化怎么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融合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2.084
作者:李双江
1智慧博物馆――实体博物馆与虚拟博物馆的融合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从定义不难看出,博物馆承担教育、研究和欣赏的功能,其目的在于为人类服务,这些功能是通过借助于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也就是藏品来实现的。实体博物馆通常有固定的场所,即静止的地理位置,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受展厅面积的限制,博物馆展览策划人员通常只能选取部分藏品按照一定的逻辑、主题将藏品展示出来,供人们欣赏,其余大部分藏品都是藏于库中的,很难与大众见面。实体博物馆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固有的局限性,就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展览时间的局限性,任何展览都有一定的期限,过了这一期限,改陈撤展之后展览就不存在了,任何展览都不可能长期存在;二是展览场所的固定性,观众必须亲自到现场参观,这样客观上就排除了一部分人,减少了受众群体;再有,实体博物馆基本陈列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在展出时间内展品通常是不变的,对于重复参观者意义不大。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虚拟博物馆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博物馆陈列、藏品等搬到网上展览,参观者和博物馆之间的地域界限被消除了。一方面把展览保存了下来,即便是实体展览不存在了,网上的虚拟展览依然存在,可以随时参观,即打破了时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参观者只需在电脑前即可访问虚拟博物馆,而不用千里迢迢实地参观。另外,虚拟博物馆的空间优越性还体现在虚拟展览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拓展,能够展出比实体展览更多的藏品,内容能够得到极大扩充,而受空间的影响较小。这是虚拟博物馆对实体博物馆的补充,然而,虚拟博物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虚拟博物馆毕竟不如实体博物馆真实,这也是虚拟博物馆的一种局限,虽然可以通过虚拟漫游、增强现实等技术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尽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虚拟博物馆依然不能取代实体博物馆,这一点自然是不容置疑的。
通过对比发现,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出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既然如此,就有必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发挥二者的优势,打造更加完美的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的提出和发展可以说是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将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结合起来,二者相互促进,让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联系起来,尤其是让观众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当然这个生态系统的发起者在博物馆一方,博物馆首先提供服务,然后观众参与其中,二者再不断交互,修正博物馆功能和服务,达到和谐的统一。纵观历史,博物馆的发展经历了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等阶段,并且正朝着智慧博物馆的趋势发展,事实上每一个新阶段的出现都是博物馆功能不断扩大的过程,是服务方式转变的过程。传统的博物馆服务是相对被动的,博物馆提供相对单一的服务,人们只能实地参观,被动接受;虚拟博物馆实现了网上远程访问浏览浏览,拓展了时空边界,可随时随地根据需求参观;智慧博物馆则让博物馆的参与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让博物馆动起来,成为活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建立更透彻的物件感知,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传递博物馆物质元素之间的状态变化,并促发系统适应性的改变;建立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消灭信息孤岛,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在感知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形成深入的智能化运作体系,在数据基础和协同模式的支持下,获取更智能的洞察并付诸实践,进而创造新的价值。①2智慧博物馆的基本构成系统
首先应当明确,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智慧博物馆是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运用多种传感技术,经过智慧博物馆云计算平台的整合、分析,形成的基于传感数据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博物馆资产管理、观众服务模式。②所谓智慧博物馆,就不能是静止不变的,而应当是在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的,这种动态调整的基础在于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具体来说,包括博物馆的藏品,展示的展品,博物馆人(藏品征集人员、研究人员,展览策划人员)以及观众等。通过信息的传递,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其中藏品和展品是物的因素,藏品是一个博物馆的基础,将部分藏品组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现出来,便是具体的展览陈列。藏品本身是静止的,我们看不出其背后的故事,而展览陈列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艺术设计建成的,是有故事性的,其目的在于使人受到教育,便于参观者理解,一个好的展览陈列需要策划人员的精心策划,需要研究人员在内容方面的指导,更需要观众参与其中,毕竟展览陈列是要服务观众的。
观众和博物馆人员是博物馆要素中人的因素,没有参观者,博物馆就失去了意义,没有博物馆人的管理,博物馆也不会良好地运行下去。人的因素对博物馆功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集体的智慧用于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是以上各个要素的有机整体,四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沟通反馈,相互作用。一个智慧的系统应该有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③一个智慧博物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智能化:
2.1藏品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
任何一个博物馆都离不开藏品,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物的因素,藏品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对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是最基础的。智能化的前提离不开数据和信息,因此,博物馆的智能化建设首先要搭建藏品信息采集平台,首先将藏品数字化,进行综合信息采集。该平台是智慧博物馆的基础,通过对藏品数字化,将真实的藏品转化为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数字信息,便于信息的处理。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声音、图片、活动影像、藏品二维三维形状扫描等,如此一来获得第一手的数字化信息。
目前应用广泛的技术手段是藏品二维照片拍摄和三维立体扫描,即建立起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管理控制的高像素藏品照片拍摄系统和藏品3D信息扫描系统。有了藏品的基本信息,一方面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一手的研究资料,进一步研究藏品,找寻藏品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藏品的保管提供信息,有利于实现藏品的智能化保管;藏品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还会对展览策划人员起到帮助。
以上是藏品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对实体博物馆研究、藏品保护和展览策划的积极作用。同时,有了藏品的基本信息以后,可以对基本信息进行深度加工,获得可在网络平台展示的各种完整素材。通过计算机系统应用Photoshop、Flash、Authorware、Director、三维全景、虚拟漫游、Maya、3dsMax、WebMax、Java3D、Unity3D、VRML、3D自动成像系统等专业软件对二维三维数字信息进行加工,制作出展厅360度全景漫游藏品3D模型、博物馆网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建设虚拟博物馆所需要的内容。
2.2智慧讲解和手机导览系统
博物馆的陈列大都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和逻辑设计出来的,对于参观者而言,在没参观之前一般是不清楚这种设计思路的,一般也对展览及藏品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客观上需要外力的帮助。手机导览可以为观众提供藏品及展览的信息,可以向观众提供参观路线等信息,当观众走到某一展品前的时候,手机导览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观众需要进行智慧讲解;同时,通过手机导览服务平台可以记录观众的行为,包括观众的参观路线、对展品感兴趣的程度、对相关藏品的检索情况,这些信息提供给博物馆的管理者,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修正导览内容,改进展览陈设,让博物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如此一来,观众和博物馆之间有一个直接的互动过程,信息直接交互,博物馆人也不必通过专门的问卷调查来征集博物馆改进的意见,直接根据人们的行为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博物馆的服务也能够不断升级提高。
2.3现场和网上虚拟展厅
实体展厅展出的内容有限,虚拟展厅可以在藏品数量、藏品介绍、背景知识、相关内容方面对实体展览进行扩充。因此,实体博物馆的展厅现场可以通过虚拟展厅来丰富展陈内容,增强观众的互动性。一般来讲,虚拟展厅的制作可以是实体展厅的再现,即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把实体展厅再现出来搬到网上,解决不能实地参观的问题。然而,这种虚拟展厅对于现场参观者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种虚拟展厅就是在内容上要超越实体展厅,不仅可以包括实体展览,并且还要有所扩充。同时,这种虚拟展厅也不应满足于展览和藏品本身的展示,而是要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虚拟展厅,让虚拟展厅涵盖内容更丰富。
实体展厅现场需要这种超越展览内容的虚拟展厅,可以制作触摸屏版的虚拟展厅放在现场,这种虚拟展厅不仅展示了陈列和藏品,还有超过藏品和陈列以外的内容,包括关于藏品的文字内容介绍、视频、动画等等,并且还应提供数据库查询等功能,这样一来,博物馆的受众人群才能更广,不仅适合普通人参观,也适合专业人员研究,其社会服务功能更强。
2.4相关配套服务系统
博物馆的功能在于为人服务,而这种服务是在不断扩大的,不仅限于只有到了博物馆才能接受博物馆的服务,而是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不光针对已经来到博物馆的(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4页)观众,还要针对没来博物馆的观众,要使之想来、使之愿来。也就是说,博物馆要主动“营销”自己,把自己推出去,通过各种便利的服务去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可以帮助观众解决一些后顾之忧的问题,例如,对于外地的观众,可以提供博物馆的乘车路线,使之能够顺利地来参观,提供周边住宿餐饮服务情况,以及周边娱乐设施,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可以有其他的活动内容。为参观者提供多套选择方案,以适合不同人群选择,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观众。3智慧博物馆建设注意的问题
3.1海量信息的存储与挖掘
智慧博物馆的构建是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来实现的,在运行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是极为重要的,一定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同时,这些数据也是博物馆各个参与这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相关行为之间的联系,进而指导博物馆的改进。
3.2新媒体技术在智慧博物馆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这些,智慧博物馆应当跟上时代的潮流,主动将各种新媒体技术应用于自身。有了这些技术,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范围会成倍扩大,增强互动性,近年来微博、微信的兴起及其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宣传推广作用是巨大的,某一信息经过转发之后,短时间内就会有大量点击,这无疑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重要渠道。
3.3移动终端对博物馆的访问
智慧博物馆的构建,必须注重移动终端在访问博物馆方面的巨大潜力。目前,观众对虚拟博物馆的访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可以通过pc机等相对固定的设备,这类设备一般都在固定的场所,不利于移动,只能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使用;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移动终端来访问,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实地参观博物馆,没有时间坐在电脑前访问浏览博物馆,但是,当今的网络技术已经如此发达,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相当普及,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随时可以利用手机访问博物馆,这种访问的时空局限性很小,访问也非常灵活。因此,制作博物馆手机网站、APP等是智慧博物馆构建的重要内容,能够极大地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宣传范围。
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范文5
与欧美发达国家悠久的艺术博物馆传统相比,中国的美术馆事业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才真正兴盛起来的,进入21世纪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建设发展热潮。近年来,我国美术馆界不断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日益活跃和重要的公共平台。从广义上讲,“艺术博物馆教育”是指艺术博物馆借助艺术作品为广大公众求知学习提供相关活动和服务,发挥其公共教育和服务功能,涉及艺术博物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收藏、展览、研究、出版、具体教育服务等。从狭义上讲,“艺术博物馆教育”则是一个专业领域,是指知识丰富、具有创意与专门技能的教育工作者,将学习与教学的原理有效运用到对艺术作品的诠释和展示等具体实践中,促进公众了解与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并将相关的经验转化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主要涉及艺术博物馆教育部门针对不同公众群体的特定教育活动。(本文探讨的是狭义上的美术馆公共教育。)我国的美术馆根据展览主题、展品情况、艺术家特长、空间设计、受众需求等各方面条件,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进步。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立刻引起广泛争论,凡是和互联网有关的都在表述着各种论点。“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具体行业,提高效能。“互联网+”是在互联网数字技术下避不开的必然的发展趋势,是全球化的趋势,新兴技术作为文博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美术馆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方式将全面提升。以下是笔者根据美术馆公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围绕“互联网+”这个话题所作的思考。
一、提升公教服务的广度、深度、时限和针对性
美术馆从产生之初就被界定为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作为公益机构,为公众服务成为重要的使命。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是要面对所有公众,其受众范围广,且结构复杂。随着美术馆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公众对美术馆公共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与美术馆公共教育现阶段有限的覆盖范围形成巨大的缺口。而“互联网+”数字化的美术馆可以大大扩展美术馆公共教育的覆盖范围。从全国美术馆地理分布来看,文化系统所属美术馆近200家,极不均衡地分布集中在北上广和东部发达地区,但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美术馆还很稀缺,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深入公众生活当中去。从城乡结构上看,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美术馆都集中在大中型城市的文化中心,而很多乡镇公众很难享受到美术馆的资源。现阶段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主要以场馆的展厅、学术报告厅、教室、图书馆、大厅、广场等公共服务空间为主要场所开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美术馆的开放时间与很多工作在一线岗位的受众工作时间相冲突,这个时间相当一部分人很难到馆参观。另外,美术馆的每项公共教育活动固定时间,错过时间节点便无法参与观赏、互动、交流,留下遗憾。这是一直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但是在“互联网+”的时代,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个人电脑的家庭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项目带来了新的契机,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随时参与观赏、互动、交流。美术馆在互联网领域重点做工作,针对到馆观众,基于传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丰富公教形式,为观众开启高品质、沉浸式的轻松文化之旅。打破时空界限,充分利用各种智能终端提供远程服务,拓展了美术馆的公众服务广度、深度与时限。
针对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对象人群构成复杂,需求多样的问题。美术馆可以利用线上互动体验、学习、交流、娱乐等资源的制作、、管理和不同类型教育资源的检索、浏览、获取等任务,通过云计算采集更广范围内的用户的访问方式、浏览时间、传播和分享等有价值的信息。实现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兴趣方向的人群结构统计分析。用以更佳科学地挖掘新知识,预测公众需求、策划新项目和评估活动成果。
二、提升美术馆公共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美术馆的公教工作者的业务知识涉及美术学、教育学、传播学等领域。同时一线的工作人员还需要项目策划、管理的技巧、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市场营销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等等。由于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学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美术馆公教人员十分紧缺。如美国高校从1974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生教育,目前已经有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层面比较系统的院校教育。而我国,中央美术学院是做得比较早的,但也只是几年的事情,国内其它高校开展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还相对滞后。现阶段我国的美术馆一线公共教育人员紧缺,一线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还都是半路出家,由其他专业转过来的,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跟理论基础。公教队伍的专业水准和组织程度有限,不能高效的开展美术馆的公教活动。在“互联网+”的新模式下,应尽快引进国外先进的公共教育学术成果,对一线公教工作者进行培训。通过“互联网+”,在公共教育学科方面,有效收集整理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信息,形成数据库并不断更新,为学术研究提供指导,从而促进美术馆公共教育学科的发展,进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的公共教育力量。建立从全国到地区级的公共教育人员交流网络,加强各个美术馆公教人员的沟通和相互学习,及时分享优秀的公教活动方案以便相互借鉴研讨和推广。还可以将公教人员的档案录入数据库,形成人才信息数据库,包括人才的专业领域发表的学术成果,研究项目、擅长领域、策划活动履历等集成数据库平台,形成人才共享,互访互援,形成合力,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通过云端存储平台建立公教活动档案库,为公教活动理论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美术馆的志愿者流动性大,流失率高。我国志愿者队伍来源渠道与人员构成比较单一,主要来自在校大学生。他们年轻、易于组织管理、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文化水平,适合做志愿者工作。但由于客观原因流失率较高。另外由于美术馆本身吸引力不够,管理不善导致志愿者流失。美术馆通过互联网搭建志愿者网络智能平台,进行细分整合志愿者资源,挖掘更多社会潜在力量,扩充志愿者来源。还可以在线上建设志愿者关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论坛,使全国范围内的志愿者自由畅谈,形成线上交流互动,听取志愿者心声,吸取来自志愿者的积极建议,改善志愿者待遇,提高美术馆对志愿者的管理水平以降低志愿者流失率。
三、公共教育的工作模式更加智能
通过2015年全国范围的美术馆藏品信息普查,大量信息数据采集和集成到国家数据库。“互联网+”美术馆将多媒体技术、社交网络技术、游戏等元素融入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之中,提高美术馆的互动性、娱乐性。提升知识交互兴趣,激发创新灵感,达到培养受众创新思维。美术馆的研究、典藏、展览和教育将结合的更加紧密。公共教育将不再是美术馆教育部这种单一人员、单一部门能够做好的工作。美术馆将以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为支撑,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构建无缝集成现代智能技术的美术馆创新管理模式。公共教育人员将更多地参与到网络在线展览的策划。对重点展览进行提前宣传,对重要展品进行对维度、多层次的阐释,收集观众参观体验即时反馈给策展部门。公教人员将通过挖掘和整理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赋予信息,建立新型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组织方式,推动研究与教育的互动,把美术馆及相关虚拟平台打造成为公众的艺术殿堂和公众终身美育的场所。公教人员还会参与创建美术馆文化产品设计、制作、推介、交易平台,提供丰富、快捷、个性化的美g馆文化产品,满足观众把美术馆带回家的诉求。根据观众在美术馆参观的行为,精准推荐观众兴趣度高的艺术品的相应的衍生品,例如,高清印刷的高仿字画,以及基于艺术品素材创作的美术馆衍生纪念品。
今天,借助于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真正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者,社交属性将成为及其重要的需求。美术馆,可以成为社交的重要的载体。“互联网+”时代的美术馆公共教育将会与更广大的公众建立多维度的紧密联系。 2016年11月在浙江乌镇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国家主席指出,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工作者应拥抱“互联网+”美术馆的时代,全方位利用各种内容和手段,美术馆的公教事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应时.建设我国艺术博物馆教育的美好明天[J].美术观察,2011,(02).
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范文6
引言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纵向发展,有效加速各个领域的发展进程,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可对原有的管理服务体系进行优化与革新,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数据信息的整合,同时在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换代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大数据时代为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赋予新的定义,通过系统对数据信息的整合利用,可极大提升图书馆自身的运营效率。但大数据技术为图书馆管理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令图书馆面临着相应的挑战,为此,高校应依据图书馆发展体系来建构规范化机制,确保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可满足高校的发展趋势。
1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在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也在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依托于信息在系统中的多线程传输模式,可建构一个基于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自助服务功能。然而,多数高校在图书馆管理施行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以数据整合与处理为主,将数据结构作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的统计功能。图书馆并未能深度挖掘数据信息所蕴涵的价值,只是在表面工作完成相应的信息整合,进而导致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局限性。高校图书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如想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管理优势,应对每一个管理细节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综合性的管理规划,确保管理质量与服务质量可达到均衡效果。从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来讲,其资源承接载体主要由高校、教育机构、社会机构来提供,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遵循资源配置优先的原则,依托于大数据技术来施行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采集相应的数据信息,如对图书馆内用户的检索信息、阅读信息等进行整合,将其作为图书馆资源更新的发展方向,然后充分挖掘数据信息中存在的本质价值,进而为后续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础。
2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需求探讨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存储中心,内部多元化的信息内容可满足人们的日常学习需求,同时也彰显出图书馆在继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其主要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专业化服务,并对相应的科研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满足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需求。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也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转移到数字化管理范畴上,对于高校教育事业来讲,可有效规避无序性管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种积极导向的作用下,图书馆更应优化自身的管理职能,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多维度管理,跳脱出传统的发展框架,以提升其在高校教育事业中的地位。
3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3.1理念创新
图书馆与大数据相结合,可建立一种基于图书信息的数据结构,通过对各类数据信息的整合、分类、存储等,为校内需求者提供一定的数据服务,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较为丰富,当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对图书馆信息进行检索时,尽管已经进行了信息的初步分类,但实际显示过程中,其同类信息的推送仍占据较高的比例,对于用户来讲,仍需在已经检索到的信息内容中进行一一核查与比对,才可找寻到与自身需求相关的信息。为此,在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时,可冲脱出传统的泛性化管理范畴,采用“一对一”的管理模式,对原有的数据检索框架进行优化处理,确保各类数据信息可精准地传达到用户手中,令用户群体在广泛的数据资源下,寻找出与自身需求相贴合的资料。
3.2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主要是对原有的学科资源统筹情况进行分析,对专业项目、科研项目等进行调查,深度分析出文献的对比度与可利用度,同时应与社会机构、科研部门等进行相应的沟通,以建立出一种动态化数据整合格局,进而满足高校教育的发展需求。在对管理内容进行创新时,应避免形式化的操作,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保证非结构数据信息在统计时,可做出智能化、自动化的处理,提升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与处理精度。可通过建立相应的图书馆信息化平台,依据网络内容来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数据资源共享的框架下,让管理人员可实现远距离操控,对各类内容进行有序化管理,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此外,还应引进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辅助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保证各项创新内容建设的有序性,为用户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专业化管理团队建设过程中,应突破传统管理内容的局限,避免以内容为主导对人才质量进行约束,要依托于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态势,来制定较为详细的人才引进体系,依托于数据管理形式制定人才需求内容,然后对人才进行招聘与培养。同时,应深度挖掘人才的特长,不应以管理框架限制人才的发展,尽可能地依据人才发展特性来优化实际管理内容,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管理质量,确保学生与教师在对信息进行搜索时,可快速、精准地查询到相应内容。
3.3形式创新
管理形式创新是理念与内容的实施载体,图书馆资源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利用好网络平台的优势,同时,应建立智能化、数据化为一体的管理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规避信息冗余风险。在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时,也应将服务依托于网络体系进行拓展,突破传统馆内的服务局限,令用户可通过App板块对内部各类信息资源进行阅读。在建立基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App时,应先对图书馆现阶段的实体服务体系进行调研,然后综合出软件与现场的管理节点,在各项管理利益的权衡下,详细制定相应的App模块。在对图书馆进行信息管理时,应将软件管理与现场管理区分开来,如在某一项管理环节出现重复现象,则应做好相应的数据信息同步,确保各类数据信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符合当前图书馆的管理需求,进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此外,在对内部信息资源进行挖掘时,可将用户的需求作为主要的管理依据,确保资源推送可满足图书馆服务的实际需求,并建立独立化、个性化、高效化为一体的管理格局,启用自助、自主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令用户可对信息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同时也可在图书馆平台上开设相应的交流窗口,使每一位用户可通过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来进行综合探讨。在用户探讨过程中,图书馆也可充分整合用户对图书馆的意见与看法,然后作为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指向标,通过建立管理服务体系,为用户本身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而发挥出图书馆应有的价值效用。
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范文7
关键词:系统集成 综合布线系统 安防系统
一、建筑系统集成概要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是指以搭建建筑主体内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楼宇自控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将相关设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包括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电话交换机、机房工程、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公共广播、有线电视、门禁系统、楼宇对讲、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等。
二、国家体育场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
1.工程概况
国家体育场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内,总建筑面积达254660㎡。总高为8层,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共有座位9.1万个。
2.需求分析
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场承担开幕式、闭幕式和田径比赛的主要赛事功能。奥运会后,国家体育场将会举办主要的国际、区域和国内赛事。另外还包括一些文艺演出和非商业性质的大型活动等。
3.设计思想和原则
建立一流的服务于奥运会媒体的信息网络系统;服务于运动员、服务人员的信息和显示系统;服务于奥运会赛场的安全指挥运行系统;建设一流、高效的信息安全系统。
基本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获取丰富的、多语言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提高设备的工作效能,节约人力和资源,减少维护和管理费用,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并且符合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4.系统设计
4.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本系统对建筑内的中央空调、给排水、冷冻冷却、换热、送排风、公共区域照明、景观照明、变配电和电梯系统进行检测和控制。本系统由中央操作站、网络控制器、现场控制器和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组成。
4.2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该系统采用霍尼韦尔公司的XLS1000系统,系统提供的PEER TO PEER火灾自动报警网络系统及智能型火灾探测器、监控模块以及相关软件系统,集成当今火灾报警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分布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
每个控制器和现场显示器均为总线上的一个节点,通过总线进行通讯,可以实现跨机联动。系统网关把总线上的信息上传,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彩色图形工作站和服务器。
4.3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是指在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包括周边地域),或特定的场所、区域,通过采用人力防范、技术防范和物理防范等方式综合实现对人员、设备、建筑或区域的安全防范。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采用高清晰图像质量,支持CIF、DI格式、MPEG2/MPEG等多种编码方式,满足多种用户需求。
4.4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
国家体育场建筑设备的系统集成包括两个集成层次。集成系统位于数据网络中心,设置六台服务器,采用霍尼韦尔公司的EBI集成平台,以OPC通讯协议为主体构成BMS集成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BAS):智能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冷源系统、地源热泵、电梯管理系统、UPS管理系统等。
安全防范子系统(SMS):门禁系统、CCTV监测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
系统集成为各子系统的数据之间起到关联沟通的作用,以及所有跨系统的信息交互和沟通。
4.5综合布线系统
与传统楼宇布线系统设计要求有所不同,体育场馆所用布线系统具有其特殊性,例如,更大的传输跨度,多系统的协调工作,安防系统与普通通讯系统内外网融合与分离,系统的高可靠性等。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国家体育场的综合布线系统组成如下: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
4.6公共广播系统
此系统在集散大厅设置噪声探测器,接收大厅公共区域的信息,当现场人员众多噪声较高时,探测器对现场声场进行采样,将信号强度送回分机房并把信号输入到数码声场处理器中,处理器会根据事先编程的数值对原有音频信号进行放大,保证扬声器的声音能够盖过噪声。
4.7多功能会议,扩声和同声传译系统
该系统采用具有发言和同声传译功能的全数字会议单元,实现中、英、法、西、俄、阿拉伯等六种语言的同声传译,所有会议系统主机采用双机备份。
4.8公共信息系统
该系统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视频控制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综合应用于一体。主要包括多媒体触摸屏、信息系统。在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后,使显示信息的制作处理、储存、和传输更加安全、方便。
4.9智能照明系统
国家体育场作为重要赛事的举办场地,有其灯光控制的特殊需求,该系统采用欧洲电器安装总线EIB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来完成整个体育场馆的灯光照明控制。
该系统包括:灯光控制、场景设置以及应急照明控制功能。使用中控可视化平台对整个体育场馆灯光作集中控制。
系统采用的EIB总线设计可对灯光可实现:中央控制及监控、时间控制、远程控制、移动感应控制、光线感应控制和定时控制等。
三、总结
系统集成是智能化赛事管理、会议及办公的核心部分。集成对象包括:楼控、安防、一卡通、消防、语音系统、信息等系统。我们需要将整个场馆监控和管理所需的重要信息综合起来,通过对个子系统信息的整合,生成体育场馆所需的数据库,为综合性全局决策提供依据。
对建筑机电设备实现优化控制: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通过对冷热源、给排水、空调、变配电、电梯、照明等系统集中监控和优化控制管理,实现建筑设备能源的节约利用。
参考文献:
[1]陈龙,《智能建筑楼宇控制和系统集成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
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范文8
关键词 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精细化;调查
中图分类号 G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106-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科技普及和交流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且越来越突出。课堂外的非正规教育也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而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普教育更加突出其全民性和终身性。科普场馆是担负起时代重任的新型社会教育阵地,致力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的提高,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科学意识、创造智慧、开拓能力的一代新人。因而,科普场将是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最好场所之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普场馆教育资源的开发越来越丰富,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多元化。科普场馆不再是一座单纯的科技展览馆,而是一个课堂,一个实验室,一个适合于时代和未来教育要求的特殊学校。它是学校等正规教育和正式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和补充。到科普场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这知识的海洋中跳跃式地、自由地、积极主动地摄取科学的养分。科普场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主力军,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实施科普教育活动的常年开放场馆,主要的形式包括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科技馆、专题科技馆等。在新形势下科普场馆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对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队伍人才、展项研发、公众服务和场馆运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现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上向管理精细化的迈进。精细化管理是标准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三部曲”中的重要一环。实现质量管理精细化不仅能够提升科普场馆整体执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运营绩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科普场馆的管理水平与具有更大社会化和更广普及性的公众服务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科普场馆需要在运营管理中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才能更有效地通过科技场馆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产品激发公众主动自主去探寻科学奥秘,实现科学传播的功能,从而有利于科技场馆的长远发展。
1 国内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准确地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包括从质量管理认证、队伍建设、展项自主研究开发、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我们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对国内的科普场馆开展了《我国科普场馆实施精细化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全国各地的科普场馆(以科技馆为主)的实地考察、电话调研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在调查期限内最终共成功采集56个省、市级场馆和部分专业场馆的数据,其中省级场馆21家、直辖市场馆3家等。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严谨的统计处理和分析后,形成《我国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现状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中除了对接受调研的各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外,还对科普场馆推进精细化管理总体状况进行了统计,因其内容较为繁复,故本文仅就与科普场馆实施质量管理精细化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1.1 对各场馆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统计
在受访的科普场馆中,其中仅有5个场馆(约8.9%)完成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工作并取得认证,而其余的场馆(约91.1%)则没有开始相关的认证工作(见图1)。
1.2 队伍建设精细化工作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队伍建设精细化方面,我们从3个方向入手研究,分别是:岗位分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及培训管理制度建设。(见表1)
首先,超过2/3的受访场馆实施了岗位分级目标责任制,即有41个场馆(约73.2%)有此项方面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有15个场馆(约站26.8%)则没有;仅有1/3的受访场馆(19个场馆)同时开展了考核制度与评价机制建设,而约2/3的场馆(36个场馆,约占64.3%)只具备考核制度方面的相关建设,而有1个场馆则均无开展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建设(约占1.8%);在培训管理制度方面,大部分的受访场馆(54个场馆,约占96.4%)都实施了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
1.3 展研究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展项研究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自主研发方向入手研究,具体包括“有无系统成熟的展项研究管理办法”“有无自定年度展项研究计划”“有无跟进展项研究管理过程及时掌握研究情况”,以及“有无展项研究评价体系”。(见表2)
在受访的科普场馆中,1)在系统成熟的展项研究管理办法建设方面,仅有6个场馆(约占10.7%)有此项方面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2)在自定年度展项研究计划方面,仅有11个场馆(约占19.6%)有此项方面的措施;同时另有5个场馆仅有展品的年度采购计划。3)在跟进展项研究管理过程及时掌握研究情况方面,有13个场馆(约占23.2%)此项的相关制度或措施等建设。4)在展项研究评价体系建设方面,仅有5个场馆(约占8.9%)具备。
从上数据可见,受访场馆在展项研究管理方面举措较弱,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的目前国内科普场馆的展项展品开发还是以通过采购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方式为主,缺少对结合自身展馆特色和展教资源的自主研发、二次开发或功能拓展等。
1.4 在服务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服务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3个方向入手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有无系统规范的观众服务规程和指南”、“有无考核评价体系”“有无定期开展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见表3)
从上数据可见,大部分受访场馆均较重视服务管理的精细化,有49个场馆(约占87.5%)具备系统规范的观众服务规程和指南建设;超过一半的受访场馆(31个,约占55.4%)具备考核评价机制措施;有44个场馆(约占78.6%)开展定期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另有1个场馆开展了不定期的服务满意度市场调查工作。
1.5 在安全管理精细化的统计
在科普场馆调研所设计的安全管理精细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以从两个方向入手研究,具体包括“有无制定合适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指引”、“有无重大情况的应急预案”。(见表4)
以上数据可见,所有的受访场馆均重视安全管理,受访的56个场馆在制定合适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指引建设、以及重大情况的应急预案方面,均制定了相关的措施。
2 结论
从调查的数据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国内科普场馆都在场馆运营质量管理标准化方面花费大量的投入和创建工作,而在质量管理精细化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全国各地科普场馆管理现状来分析,基本上都把场馆物业管理工作中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部分对外完全社会化管理,即委托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企业负责该项目工作,科技馆仅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考核。对于和科普场馆的安全运营管理有关方面,重视程度尤为突出,“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受访的所有科普场馆中都能充分体现。关注公共安全,充分利用人防、技防及物防等手段来提供公共场馆的安全服务,为科技馆与公众提供舒适安全的参观环境。在服务管理方面,对于来访参观公众的服务意识还是蛮重视的,大部分的科普场馆均按各馆自定的规范规程和指引来提供相应公共服务、科普服务及一些便民措施,使观众能舒心地感受科技馆这个启迪智慧,传播科普殿堂的独特氛围。在队伍建设方面,对于各岗位设置、岗位目标责任制、人才培养、管理培训等都下了大功夫,均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
但在引入相关科学性或客观性的评价机制方面,如:队伍建设、展项研发、服务管理、服务效能和效率等,除了小部分的科普场馆已开始尝试性地自行开展此项工作外,目前大部分的场馆均没有开展此项工作。若从引进第三方机构和企业对场馆自身上述项目的建设,甚至从场馆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效率和效益(“三效”)三方面来进行相应评价或评估工作的考虑,目前基本上是还没有真正涉及或实施。在展项展品自主研发方面建设,对自身场馆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或深度开发还较为缺乏,资源的充分利用仍不足够。调查中发现,仅有极少数的场馆尝试自主研发展项展品。目前大部分的场馆主要是从市场上直接采购现成的产品为主。受访的大部分科普场馆对展项研发的评价机制的认知度普遍不高,缺乏对展项产品研发发展态势和国内外科技馆展项管理新方法等的常年性清晰准确的跟踪和关注。基本上他们都是根据过往采购展项产品的经验、或产品的欢迎程度作为评判和采购的标准。受制于多以展项展品采取对外采购来满足场馆自身的更新改造,故一般缺乏制定展项展品的年度研发计划工作措施。
从对各馆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工作调研情况来看,虽然标准化管理是第一步,但调研结果却不容乐观,仅有5个场馆实施并取得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均与科技馆本身的体制、运营机制、财政支持度、管理层重视程度、运营经费投入和管理模式等有密切关系。认证工作的过程需要长期的人、财、物力投入和全程参与,同时也与场馆的各级部门和全体员工坚定和稳定的执行力有着长效性的关联。目前大部分的场馆对于《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的认知度和执行实施还是比较到位的,但对于在管理、服务和运营上标准化,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精细化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更难以提及到实施人性化管理,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也影响了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竞争力。
3 对策和建议
现代管理已经进入精细化管理的时代,正想人性化管理迈进。如果说,科普场馆还处于比较粗放式经营管理的境地,那么现在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实施精细化管理,使科普事业迈向新的台阶。科普场馆要在不断丰富展教内涵、在展示上创新的同时,在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基础上也应不断拓展、提升科学传播职能。但是,由于质量管理精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科普场馆人、、物力等,需要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以及整体执行力,而目前科普场馆在这方面的举措仍相当薄弱。基于对国内科普场馆的抽样调查分析,我们就科普场馆质量管理精细化开展提出以下的意见和建议。
3.1 善于利用现有的展教资源和展研力量,开展展项展品的自主研发与管理
科普场馆作为学校正规教育的有效互补,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展教形式向公提供传播科学知识,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全民终生学习的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通过对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再次开发,展项展品自主创新开发,强化展项展品研发的学术理论和成果支撑,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要在科普展览展示手段方面下功夫。尤其是科普场馆更新改造工程要注重科技创新集成的应用和展示,通过集成创新的传播方式、集成创新的科普内容、集成创新的运作模式,使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多的接触科学、了解科学,将科技馆打造成公众喜爱的最新科创成果集成展示基地。
3.2 充分认识引入相关评价机制的重要意义,加强精细化管理
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对评价机制的理论基础缺乏深入的分析,评价的范围和层次界定比较混乱,更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导致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效率和效益并未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把精细化管理的评价机制引入应用于我国的科普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甚至通过借助第三方客观的评价和评估,有助于分析与揭示科普场馆在运行管理中的不足,以评促管,落实以服务评价和合理奖惩机制促进改善服务水平,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励功能。同时通过研究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科普场馆的精细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实务操作流程、规范,探索建立长效的创新机制,以此创立形成一个交流学习平台,更好地实现科普场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政府和管理机构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加强受众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科普场馆的角色演变与发展趋势,提高精细化管理前瞻性
科技馆事业发展好与否,其社会效益参考评价指标因素之一,就是公众对其喜好、参与度、特性和来访人流量如何等。科普场馆应联合相关的专业研究机构或委托第三方市场调研策划机构,进一步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和公众的喜好和需求,分各类群体,结合科普场馆自身资源内容亮点,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数据采集、复核、处理、分析,结合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研究。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了解国际上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关注展教内容的社会效应和公众反馈,拓展教育功能的深度和广度,构建服务管理体制,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3.4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资源和专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壮大精细化管理人才队伍
要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发挥其专业优势。各科普场馆应建立一套专门的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的评价机制或评估体系,通过对人才队伍其不同阶段发展和能力特性进行持续性的评价,实现动态化管理,从而适时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方案,加大青年专业人才队伍扶植力度、加强管理层和员工轮岗交流力度。同时利用各科普场馆各自资源、地区优势,探讨馆际间的人才交流培养深造合作模式,启动各馆间的人才交流,有助于科普场馆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和推动整体行业专业人才链发展,打造科普场馆高端人才的蓄水池,为科普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孙念怀,精细化管理III――操作方法与策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受众需求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5.
[3]李霞,段钊.浅析我国科技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5,1(3):181-185.
[4]庄智一,王欣,胡芳,等.自然科学博物馆人才队伍培养方案实践研究报告[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7-12.
[5]康岩,考察黑龙江等地科技馆的调研报告[J].科技致富向导,2012,8(25):200.
[6]Helmut,F.O.Muelle. Energy efficient museum buildings[J].Renewable Energy,2013(49):232-236.
[7]谭岑.基于公共服务的科技馆绩效评估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8):179-181.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8]龙金晶,刘玉花.世界科技博物馆教育的角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1):27-34.
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范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
图书馆和实验室在高校的地位和重要性仅次于人才资源,之所以重要,则正因为其专业性和学术性,最能体现高校的人文精神与人文氛围。
一、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作用
1.高校图书馆利用高雅文化环境来陶冶大学生读者心灵
高校图书馆是治学、研究的场所,营造独有的安宁、静谧、神圣、亲和、高雅的文化环境,浓郁的读书气氛,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可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受到人生观、人文观的教育及美的熏陶。营造外部文化环境,。它应与图书馆周围的道路标志、花草树木、雕塑物以及一些励志性标牌等一起组成一个清洁整齐、美观大方、优美和谐的共同体,体现鲜明的、时代的、个性化特色,使大学生读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这个文明场所,营造图书馆的内部文化环境,构建符合美学规律的实用空间与视觉领域。让艺术形式充分体现出空间的优美和高雅。正如王小影描述的那样,营造文化环境,通过展览、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所具有的人文内涵,烘托出图书馆的人文氛围,使到馆的读者感到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人文素质。
2.高校图书馆利用心智文化服务来感染大学生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用心智文化服务读者,润育大学生文化素养。做好这项服务,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营造完善服务机制,选择优良方法、先进服务方式、艺术手段。对读者细心、留心、热心、爱心,克己待人,使读者认可、认同,感激于心,在服务中能运用心智技能,用艺术手处理手服务问题,升华服务质量文化,并能给读者以智的收获,让读者心知我心,我把关心献给读者,把信心留给自己。
二、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与人文精神的途径
1.要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
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的根本。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机制上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如职工岗位长期固定不变;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和竞争;职称、职务晋升存在着人为因素或论资排辈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着馆员的积极性,也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决策机制,对图书馆馆员来说,是最好的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第一,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一切为馆员着想,一切从馆员利益出发,关心馆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各方面为他们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二,要针对不同馆员的个体差异,调动每个馆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鼓励和帮助他们实现合理的工作目标和人生价值。
2.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勤、考核、奖惩、监督机制
要按馆员完成任务的情况,科研成果情况,思想道德等方面,建立一套良性的竞争机制。避免在职务、职称晋升及岗位安排中个别人说了算的不公正作法。第四,要保证竞争的公开透明,公开公正。第五,实行民主化管理,让馆员参与管理,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应广泛征求馆员的意见,使决策取得广大馆员的认可,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3.对读者的管理体现着人文与科技的融合
管理就是服务,图书馆对读者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对读者管理的过程就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没有人文关怀的读者管理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对读者人文关怀的核心是理解读者、尊重读者,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取所需信息。对读者的管理包括服务和教育两方面,一是对读者的服务方面,建立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网络科技的发展,形成读者流向的新特点,即要求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亦趋向多样化、个性化和数字化,图书馆书刊借阅实行计算机管理,藏书对读者实行开架式服务。
4.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
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建立包括阅览区、欣赏区和读者园地的文化素质教育专题资料阅览室。阅览区提供纸本文献,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精品图书和期刊杂志藏书数量可以不是很多,但种类要广泛;欣赏区提供电子读物,面向读者免费开放,通过最为直观的视听,使读者欣赏到高雅的影视艺术、优美的音乐舞蹈,汲取历史文化的精华,提升审美情趣,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读者园地可以展示学生们的优秀艺术作品和活动图片。利用藏书优势,开展名著导读活动,组织大学生读者写读后感,邀请文学教授评奖,优秀的文章在阅览室展出。
丰富多样的图书馆文化活动是图书馆自身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诸如开展赋有特点的读书、评书活动;邀请学者、专家做学术研究及学术报告会,张贴各种宣传画、名人名言、建设文明阅览室等。总之,图书馆自身的文化活动,是图书馆以至学校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依托特色馆藏资源发挥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作者单位: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任珉.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人文与科技的融合[J].大家,2010(1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