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十篇

admin 欧冠直播 2024-02-05 41 0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篇1

  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了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方法。然而对于高职教育,我们除了沿用这种方法以外,还需要树立不同的案例教学观,以此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效率。本文从案例学法的历程出发,深入探讨属于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观,并在新观念下对高职教育中的案例编写作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观念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的历程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原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然而真正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来研究,并大量用于教学实践的是哈佛大学商学院。1908年哈佛商学院正式成立,1919年正式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商学教育,1921年科波兰德博士(MalvinT.Copeland)撰写并集结出版了商学院的第一本案例集,由此奠定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在长达一百余年的MBA教育中,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管理学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教育制度引用了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又受之中国传统教育方法与理念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应试教育”体制。1979年我国工商行政代表团出访美国,将当时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中国,案例教学法从此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生根发芽。经过35年的发展,案例教学已经运用到管理学、法学、经济学、中医学等众多领域。虽然案例教学法在中国国内起步较晚,但是三十余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然可改进,需要推陈出新的地方也很多。

  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定义层出不穷,其表述方式也各有差异,但无论如何定义案例教学,它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掌握理论,总结管理的一般规律,重在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问题随之而来了,大学教育所培养的目标不一,学生的基础各异,如何在案例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呢?换而言之,不同层次的大专院校所使用的案例教学观就应该有差别,这种“差别”是为了让学生在适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更好的掌握管理学理论知识。高职教育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教育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它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不系统等等。在这种情况之下,管理学科的老师所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就应该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就需要树立崭新的,适合高职教育管理学科特点的案例教学观。

  二、树立高职教育案例教学观

  笔者曾在《科教文汇》2015年第10期下旬刊上发表《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现状研究》一文。此文从“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案例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何种能力”,“我国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施现状”等四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发现现有的高职教育理念已经形成了固态,管理学科中的案例教学在固态的教育形式下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构架,要进行彻底的修正和改变还任重而道远,例如转变对待案例教学的态度,促进学生参与的状态,完善基础设施等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脚踏实地,按步奏计划整改才是务实之举。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促进案例的编写和对案例教学观念的理清。在这两项之中理清并树立高职教育案例教学的观念又是重中之重。

  什么是案例教学观?高职教育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案例教学观?所谓案例教学观,就是你想通过案例教学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当下中西方共同的案例教学观就是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决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实用性方向是无可异议的,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案例本身的局限性问题。案例虽然是真实事件的反映,但与实际情景任然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它是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的实时记录,就算这个案例本身被我们分析清楚了,然而同样的问题又将在什么时间发生呢?换句话说,一件事情的重复出现其几率是比较小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案例自身的实用性大大减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仔细考虑,我们想通过案例分析找到什么,得到什么?换而言之,我们需要的,属于高职教育的案例教学观是什么?笔者认为,绝对不只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要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中,总结中国人的人性特征,只有把握住这点,才能够真正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此我们就可以树立一个高职教育案例教学观了: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得出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并且总结归纳案例中所述事件的文化背景与当事人群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特征,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观念中了解文化背景总结人性特征尤为重要。因为管理的方法、理念是千变万化的,管理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事件背后的文化依托以及这种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人性特征。孔子曾说“智者知人”,能深入地了解人,懂得人,其管理也就会因此而顺利。将梳理文化背景以及总结人性特征作为案例教学法的一项任务,是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施管理以不变应万变的理性选择。

  三、新观念下的案例编写建议

  有了上述案例教学观,再来编写案例就有的放矢了。此时我们会非常明确,案例编写不仅仅是要求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等问题,还要看能不能体现中国文化特征以及中国人性。这里有一条捷径可走,那就是从中国人文名著中选取片段编写案例。案例教学法其实在我国古已有之,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传道授业之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故事,例如我们今天还常说的“塞翁失马”“暗度陈仓”等成语都是曾经被使用过的教学案例。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已然成了中国传承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渠道。像《论语》、《庄子》、《春秋》、《战国策》、《史记》等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案例库。虽然我国的古圣先贤们并没有把这套教学理念总结归纳命名为“案例教学法”,然而以真实、生动、可听的故事作为例子解析事理并吸纳经验,其本质思想已和西方的案例教学法并无二致了。为什么从人文名著中选取案例是一条捷径呢?它有两个方面的好处:第一,人文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承载着华夏文化的精神特质,这对学生了解固有文化背景铺垫了道路。第二,人文名著之所以能成为传世之作,是其中有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人物,这些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虚构的人物身上却有着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与人性特点,这为总结案例背后的人性特征提供了捷径,为了解中国人的“存在样态”提供了详案。

  在树立了新的案例教学观之后,有一点也需要正视和面对,任何学术理念,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与劣势,优点需要发扬与利用,劣势需要屏蔽和化解。例如我们讨论的案例教学法,西方的理念是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归纳管理的一般方法上,它是以案例的真实性为前提。我们树立的案例教学观念是以突出人性与固有文化背景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的理念为出发点。它是建立在虚拟的环境中。两种案例教学法之间没有高下之分,也没有强弱之别,主要看使用的对象能不能接纳,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文化氛围里选取哪一种更为合适。

  参考文献:

  [1]马经义.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科教文汇,2015(10)下旬刊.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篇2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学 案例教学 必要性

  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政策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4],是培养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时必备的一门课程,其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具有客观真实性、突出实践性、较强综合性的特点,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自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正式推广以来,受到了企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和支持,在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案例教学又称案例法、案例教学法。

  (一)内涵。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案例为媒介,以个案分析为切入口,以学生共同研究和观点碰撞为主要施教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有别于传统的事例教学,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必须具备客观真实典型的特点才能作为编写成教学案例的素材。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中,不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是贯穿对具体案例问题的分析研讨,以案例问题为起点,以学生分析研讨为过程,以共同寻求解答为终结,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二)特点。

  作为一种功能独到、有广泛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自身的特点,这也是案例教学之所以行之有效而被广为采用的原因。我认为,案例教学具有两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特点:第一,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这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师教育的负责人、极力倡导在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导入案例教学的梅塞思(K.Merseth)博士所说:“与那种松散结合的个体学习者不同,案例教学需要形成一个学习者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共同体成员都分担着学习的责任。”[5]案例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打破老师课堂讲授知识的固有模式,而针对教学目标选取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剖析案例问题,并作为参与者融入到讨论中,从而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案例教学侧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学生运用原有知识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增长新知,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唤起了学生团队合作的集体意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语言表达、归纳概括等多种能力。

  二、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从高等教育领域分化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从工作经验体系到科学理论体系,其学科体系一直都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一)学科性质。

  关于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性质问题一直存在争论,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各持己见,归纳起来有四种观点:(1)高等教育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高等教育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3)高等教育管理学是边缘学科,它既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4)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交叉学科。[6]我更倾向于第四种观点,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高等教育管理学虽然移植、借鉴、融合了其他学科尤其是管理学领域的理论方法,但是以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体现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一大特点是运用理论为实践服务,从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故其特质是实践性。

  (二)学科目标。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揭示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3]而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通俗说法是高等教育日常运转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我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目标是培养具备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在日常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进行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

  (三)学科内容。

  学科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划分:第一个是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视角,第二个是从常规理论和热点问题的视角。第一个视角:从宏观层面出发,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内容包括整个高等教育部门中的管理现象、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从微观层面出发,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内容交叉渗透了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主要研究具体的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如何对教育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影响管理效能提高的各种因素有哪些,如何对人、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管理,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最终达到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之目的等。第二个视角:高等教育管理学涉及的常规理论包括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基本规律等及具体管理实务如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学涉及的热点问题包括高等学校的定位、结构和内部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政策,政府大学社会的权力与责任,现代大学制度,校本管理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

  三、案例教学的价值在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中的体现

  案例教学在法学、医学及工商管理学界的成功运用,尤其是哈佛商学院的推广,使得案例教学成为教学方法中的热点研究问题。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着重探究案例教学在单一学科及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比如近年来很多教育界学者开始研究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同样,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培养未来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和研究人才的交叉学科,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价值值得重视和研究。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案例教学的价值在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体现。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映射学科特性。

  案例教学通过在学生面前呈现生动典型案例和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更直接和深层次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更有效地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1]这正好映射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性。上文中我提到,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就是实践性,它借鉴渗透综合了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来指导高等教育领域的管理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新的理论,从而促进学科体系的发展。一直有学者、学习者批判、抱怨,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空洞脱离现实,对实际中的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缺乏适用价值。然而案例教学为理论和实际搭建了桥梁,拉近了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在教学中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捆绑在一起,供学习者自主思考研究。

  (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吻合多元化的人才目标。

  案例教学通常针对教学目标选取典型案例,学习者在对真实事件有直接感触或亲身体验各种情境的同时,围绕需要解决的一个或多个实际问题从多种角度出发,展开集体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脱离了对老师的依赖性和有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在学习中自主思考分析,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融会贯通,提炼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在讨论中吸取他人的新观点拓宽自己的思路,从而有所创新。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学习个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锻炼搜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和文字综述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和素质符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和研究的用人要求。高等教育管理学不仅需要培养具备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知识的人才,而且需要培养在日益复杂和变化多样的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能自如处理协调各种日常管理事物和突发事件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等教育管理人才。在这方面,案例教学必将凸显其优势。

  (三)优质案例与多元结果契合学科内容的多样性。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案例一般有几个特点:(1)取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现实问题或曾经发生的历史案件,相关资料客观真实有较强的实践性;(2)在同类事件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蕴含值得研究的问题;(3)紧扣相应主题,简单生动的描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4)以叙述事件为主,内容丰富。从上文可知,高等教育管理学中蕴含了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所有理论和实际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制度的变迁,影响管理活动的因素日益繁杂,管理知识和理论逐渐多样化,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也不例外。因此,学习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必须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背景,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权变各种管理因素高效达成高等教育管理目标。[7]若将案例教学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学中,则案例能完全呈现出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和实际问题,符合学习高等教育管理知识的需要。同时,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热点问题通常会有多种结果和论争,这也是由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在传统教学中,标准答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案例教学则为各种观念的碰撞提供了平台,多样化的思路可以提供多元的结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热点问题各抒己见,在各种思想中取长补短,这正符合管理活动多样化理论和解决方案的需要。

  四、结语

  我通过上文三方面的论述,充分证明了案例教学的特点符合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价值。高等教育管理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课堂氛围僵硬、教师注重理论而忽视引入实际问题、学生讨论缺乏积极性难以争鸣等。相对于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优势突出的案例教学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改善现存的教学问题,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今越来越多学者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特点,研究案例教学的价值和可行性。虽然很多教育者认识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尝试在高等教育管理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但碰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教师培训力度不够、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和组织实施有难度、没有专门的案例研究和编写机构导致案例资源缺乏、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等。不可否认,案例教学在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有效运用和自成体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研究者需要通力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展开社会调研,编写案例库,加强案例教学理论学习,吸收国外成功经验进行教师培训,争取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优势改善高等教育管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德林.案例教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2]梁周敏,章立民,杨宝成编著.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3]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柏昌利.高等教育管理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Katherine K.Merseth,Case Stud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1997:6.

  [6]白逸仙.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的合理性辩护[J].现代教育管理,2009,(1).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篇3

  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正确引导;组织“留守学生”与班上优秀学生结对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一定得成绩。现在班级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提高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案例

  班上有个叫王惠玉的同学,她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直由姥姥、姥爷照顾,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性格内向,再加上刚上一年级胆子小,所以在校一直寡言少语,老师问话也不愿多说,不爱与同学交往,开学三周中竟尿裤子两次,问她什么原因也不说,我得知这些情况后,多次给她的姥姥打电话,有时也邀请她姥姥到校了解情况,得知她的姥姥平时很少带她到外面去接触其他人,使她胆子特别小,不愿与人沟通。我就多次找她谈心,“你平时喜欢做什么?”“你父母亲多久回来一次?”一个个问题扣开她的心扉,每天早上我都主动笑着与她打招呼,经常抱抱她,亲亲她,时间长了她也会主动问我好。“你真行!”“你做得很好!”一句句赞扬树立了她的自信,于是她的目光不再呆滞,她的手在课堂上高高举起。我还让同学们主动接触她,“我们一起玩吧!”“我有尺子,给!”同学们的热情驱散了她的羞怯,天真的笑容是她脸上绽开的花,串串欢笑是来自心灵的声音。现在每天早上她都会来到我身边,笑着跟我说回家的事,我说让我亲一口,她便会主动让我亲一下,才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她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刚开始有不会题也不敢问,成绩一直在后面四、五名,现在成绩在前面,还担任了小组长,工作认真。和同学关系也很好。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篇4

  论文摘要:加强学生团队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己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管理学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灌输和渗透效果明显,比直接的、正面的、枯燥的职业价值观说教方式效果好得多。主要探讨在小组协作法中进行合作精神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方法。

  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的内部标准,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在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学生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和选择,就决定着今后拥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己经意识到拥有更多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更多地得到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也可以满足自身的个人需求。但还有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价值观向“自我”倾斜,一味地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在思想上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把个人位置摆到最前面,忽视自己是属于社会的,抛弃了职业价值观的社会协作和团队精神。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团队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己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通过管理学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灌输和渗透效果明显,比直接的、正面的、枯燥的职业价值观说教方式效果好得多。对于还未走向社会,职业价值观还不成熟的学生来说,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职业价值观的灌输和渗透,可以巧妙地避开学生心理上的逆反情绪,做到说教自然,不露痕迹,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将要讲授的课堂内容与管理案例、小组协作的教学方法株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来完善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己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有诸多优点的教学方法,用在日常的讲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协作的方法。我国台湾学者林生傅在论及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时,直接将合作学习称之为合作教学,他指出:“合作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团体的荣辱。”这种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许多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职业以及职业价值观的要求,增强案例的针对性,选择恰当的、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又暗藏幽默的案例至关重要。小组协作的案例教学法是快乐的,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过程将所要传递的思想表达充分,学生接受起来也就轻而易举。

  在此举一例说明小组协作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笔者在讲到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时,精选管理十大哲学故事中的一个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有7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阉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3人的分粥委员会及4人的评选委员会,每次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大家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故事没讲到最后,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讨论成一片,但问题同时出现了:故事本身给人们什么启示呢?用这个很笼统的问题来提问,目的是不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个框架内,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形成发散性思维,出现创新性的问题和意见。在进行案例分析时,笔者将班内50人分成7个小组分别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可委托一名成员做小组秘书,负责记录每位成员的意见和思想,当小组成员意见和思想有分歧时,可积极协调,并且将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拿出,进行新一轮讨论。结合头脑风暴法,鼓励成员创造性思维,最后总结出本小组的意见,并在班内小组间进行交流。当小组的意见和思想形成后,这份意见总结己经代表小组成员每个人的思想,其是否有深度和广度,是否有代表性,己经充分体现为小组自身形象。经过小组讨论后,案例本身已经引发出无数的问题,比如:同样是7个人,为何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呢?组建一个团队,如何建造组织文化?应该是学习型的,还是创新型的,还是竞争型的?在企业是经验重要还是创新重要?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能多长时间不过时?……无数的问题后面隐藏着无数的思想,在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企业文化中软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还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价值观受到深刻的教育。

  这种小组协作学习在职业价值观教育方面起到5大积极作用。

  1)小组内各成员积极配合,相互依赖。在讲解西安杨森企业文化中,笔者重点给学生分享“大雁的启示”:当每只雁展翅高飞时,都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当某只雁离队时,它立即感受到孤独飞行的困难和阻力,它会立即飞回队伍,善用前面提供的向上之风继续前进。

  启示:分享团队默契的人,善于帮助别人,也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能更轻松地到达目的地,因为他俪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携手前进。

  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时,小组成员有着一种共同的认识,即认识到做对组内成员有益的事或提出对大家有意的想法对全组也有益,做对组内成员有损的事或提出对案例毫无干系的思想和问题对全组也有损。小组成为组员的利益及学习共同体,组员需要在几次案例讨论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荣辱与共”的意识。提高小组积极的相互依赖方法有很多,在小组内可形成积极的目标相互依赖、积极的奖励相互依赖、积极的角色相互依赖、积极的资源相互依赖等多方面的相互依赖,这样学生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就能意识到团队对个人的重要性,而不会只是一味地崇拜个人英雄主义。

  2)组员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沟通。为了完成整体任务,实现共同目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等对彼此会有很大的帮助。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沟通有以下主要特点:小组成员间相互提供有效帮助、支援;共享所需的学习资料并有效地加工这些资料: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彼此的结论和推理过程;提供反馈以改进日后工作。在沟通的过程中创建高效的沟通渠道,创建通畅、透明、多向、经常性的信息交流机制,创造一种小组成员无话不谈的沟通环境。

  3)每个人均为责任体。小组成员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完成分配的任务,为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使每一名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通常应注意几个方面:保持小组的小规模,最好介于3~7名组员间,如果人员过多,可能会使部分组员出现消极态度;在最后案例分析总结时对组员进行口头答问、情景测试、思想形成文字等个体评价;每组选派一名“检查员”或教师自己进行制度化的观察和记录。只有做到以上几方面,每位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在小组内既是小组成员,又是小组的主人。

  4)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小组协作既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教学的目的,它可以表述为“通过合作,在协作中,为了协作”教学活动。与竞争学习和个人学习相比,只有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把同学当成学习的一种资源,而其他2种学习方式则把他人当做学习的敌人或无关者。小组协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技能。为了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应具备有效合作的技能: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建设性地解决矛盾与冲突等。要鼓励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应用这些技能,建立合作规则。合作是要学会高效沟通和倾听,这也是学生走上社会要具备的职业价值观之一。学会把“我听大家说”这一美好品德长久使用,真正成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才能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合作。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篇5

  一、系统研究,区分案例教学与例证教学、例子教学的不同点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1910年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当时把病人的诊断过程和对案件的审理判决过程进行如实记录整理,称作“病例”、“判例”,教师用“病例”、“判例”进行讲课,学生根据“病例”、“判例”展开讨论;1918年企业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在哈佛大学工商学院首次尝试;1920年哈佛大学用洛克菲勒财团资助的资金进行新的教学方法试验,主要进行案例的调研、编写和试用教学,于是案例教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教学科学,广泛使用与教学实践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军院校广泛运用案例教学与军官职业教育,并以此为突破口成功重建了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从此,案例教学享誉军队管理(指挥)类课程的教学。我国地方高校管理类课程近年来也普遍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就是一个关于实际管理情况的真实描述。军队基层领导类案例,我们认为就是基层训练工作、管理工作、政治工作等情况的真实描述,它一般要涉及到一个决策问题。通常是从一个有关决策人(排长、连长或指导员等)的视角来写,同时允许学员想象性的站在排长、连长、指导员等问题解决者的位置来做决策或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是在教员的指导下,通过学员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与争辩,对案例中教员设计的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需要以系统的理论学习为前提,以保证学员对问题的分析从科学的角度入手,并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例子教学、例证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例子教学、例证教学是说明或证明理论的正确性,消化理论是目的,例子或例证是说明或帮助理解的手段;案例教学则是在必要的理论提示的基础上,把形成实际领导能力作为目的,理论在这里只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在组织实施案例教学中,学员不仅可以向教员学,想案例中的当事人学,也可以向学员学,甚至教员也可以从学员中学到东西。案例编写的质量、学员的基本素质和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学员的参与度与教员的作用一起构成了教学质量的要素,而再也不是单向地向学员“传道、授业、解惑”。

  二、把握内涵,明确案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突破,其教学精髓为“从现实经验培育独立思维”,它把指挥员在教育训练、现实管理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带进课堂,在不离开教室的情况下,提供大量的经验知识,大大扩展学员的视野,弥补了课堂讲授的不足,能极大地激发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员的指挥管理素质和才能。

  一是案例教学能有力地促进学员实践能力的生成。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化,必须在一定的实践环境下才可实现。案例教学最大限度地创设了这样一种管理情景,案例将连队搬入课堂,让学员自己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群体的讨论,进入到特定的连队管理情境和管理过程,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知识、能力、素质因果链上,案例教学促进学员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内化,可以使学员的实际能力包括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沟通说服的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等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案例教学能有力地促进学员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倡导个性解放,强调培养具有个性特征的创新思维品质。案例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员的思维,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发展。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比较、争辩,可以培养学员为今后对人和行为迅速地作出判断提供思考基础,破除学员对现实中“惟一正确”答案的迷信和企求(多样化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告诉学员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理解,使学员养成讨论的习惯,相互启发和拓宽思路,养成以实践的方式思考的习惯,考虑诸如资源、时机、期限、上级的态度、相关人员的士气等问题,避免解决问题时犯理想主义错误。

  三是案例教学能有力地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历教育模式下分队战术、基层管理、基层政工等课程的教学,比较注重程序化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对实际指挥、管理能力的培养,由教员编写想定、确定思路,学员被动接受,整门课程学下来,学员只掌握了作战指挥和基层管理的一般程序,对课程深层的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探究甚少,作战指挥和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偏弱,更难企及有战法、管法上的创新。其教学模式以系统的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大量的课后作业,考试则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忽视知识的运用,严重束缚了学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实施案例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应试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起“寻找分析路径——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点——自学基本理论并辅以必要的理论提示——阅读分析案例——系统课堂讨论(或写出分析报告)“的基本模式,可挖掘出学员的学习潜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

  三、把握特点,搞好案例教学的总体设计

  任职教育院校组织开展案例教学,必须对案例教学的本质内涵、地位作用、基本特点、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案例教学法;管理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82-03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十分注重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由原来的学科式教育,被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创造力的应用型人才。围绕此目标,各高职院校都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此目标下,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主流;怎样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职业行动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这种工作领域“载体”映射为学习领域“载体”承载下的学习内容,成为整个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点所在。在这个关键环节中,找到合适的教学载体将成为课程改革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项目作为常用的教学载体对工科类学科是恰当的,因为项目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和结果。但是,管理类学科所针对的岗位群是管理类人才,他们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任务更多的是一种管理和决策过程,很难将其凝结在一个具体的产品或一项具体任务中。因此,项目教学法在管理类学科中并不一定是最优的。本人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觉得管理类课程更适合以案例作为教学载体。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中的使用已有一定历史,是世界管理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于80年代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本科教育的课堂。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高职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情况日益增多。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直接引入本科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往往会带来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的推广和普及,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缺乏高质量、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配套案例。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穿插的案例大多数来源于参考资料,这使得案例与教学内容结合不紧密。首先,有些参考资料的案例甚至直接引用了MBA教材,这些案例有着强烈的行业背景,动辄上千字,信息量过大,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背景知识和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高职专科层次的学生,心智尚不够成熟,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如果直接引入这些案例,学生面对庞大的案例文字很容易感到迷惑,不知如何分析推理,最后案例教学达不到应有效果。其次,有的教师喜欢引用一些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发展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与高职学生今后的就业环境——中小和私营企业实际不相符,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最后,对高职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有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还有具体实务的操作,来自企业基层的现场操作与管理案例更贴近高职教育,而这是传统案例教学所没有包含的内容。

  2.缺乏对案例教学的课堂控制。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会出现以教师为中心或放任自流两种情况。由于课时有限,很多时候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自己将案例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叙述和讲解一遍。这种做法只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原理,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不能提高其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情况是教师让学生全程讨论、分析,不给予任何提示或者进行过程监督,学生很有可能讨论偏题,甚至讨论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同样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理念,构建出一种适合高职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十分必要。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应用的若干建议

  案例教学法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一方面,通过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分析和见解,提高其交流沟通能力。这是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优势,也是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做到的。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今后大多从事服务业,上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案例教学法要在教学中发挥作用,需要从教学的各方面进行设计,具体包括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课堂教学的控制和考核三个方面。

  1.案例的设计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选编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美国哈佛大学每年要动员大批教师编写案例。每当开设新课时,学校都要求教师至少要准备20~30个案例。编写案例已成为该校教师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设计时有以下步骤:①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设计案例前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弄懂教材的每个概念原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用案例教学来支持,有些概念性的知识不需要案例就能让学生非常明白;还有些知识只需教师用一些简单案例解释一下学生就能理解;有些知识是必须用案例分析讨论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在备课时做出恰当的分辨,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只有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才能正确地选出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正、反面典型案例,寓理论于案例之中。②合理地改编案例。管理案例的主题有多种多样,情节有长有短,所涉及的范围或大或小,在案例中必须把事件发生的背景、案情反映的问题、矛盾和冲突表达清楚。同时所选案例避免背景模糊,情节冗长、脉络不清、平铺直叙等情况。案例的收集过程是个不断筛选积累的过程,收集的案例要有针对性与典型性。改编和编写案例时,需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难易度等问题。目前适合高职教学的案例可以说非常少,为了符合高职教学的需要,教师通常需要对一些已有的案例材料进行修改。有时教师甚至需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践经验编写案例。教师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课堂教学应不断更换选择补充新鲜的案例,确保案例的时效性。对背景复杂的案例,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使其叙述简洁、条理清晰、明自易懂。只有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也才能积极讨论案例中的问题。相反,案例过易,答案显而易见,也会降低学生对案例的参与度,达不到教学要求。所以,案例难易要适度。③将改编好的案例合理地编排入课堂教学,案例编排好后,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将案例融入课堂。一个好的管理案例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陈述,它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目的性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在一定的研究框架内就现实问题做出判断。需要对某一章节内容进行总结时,可以安排融合几节课内容的综合案例进行讨论。需要进行讨论的案例,一般情况下一次课一个为宜。讲解新知识点时,可以将包含了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案例分解开,在讲解知识点后立即进行启发式的案例分析。或为加强一节课的主要线索,将单个的案例串连起来,组合数个案例,使案例发挥最大的价值。

  2.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好案例讨论的组织工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此时教师只是主持人的身份,需要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使得每个人都可以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对别人的看法提出挑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逐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努力加强学生各主要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讨论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信心,案例教学注重全员参与,不忽略任何人。但实际课堂上不少学生不爱参与讨论,这除了案例设计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跟学生的个性有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实际上对案例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通常羞于表达。因此,老师需要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和鼓励。对于那些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当他们在发表新颖、有创意的观点时,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有利于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其口头表达能力。当他们发言的观点不成熟或者偏颇时,教师不能轻易否定、粗暴打断,应对他们的参与积极进行鼓励。同时询问原因,了解为何存在这样的观点,以对观念和理论理解偏差的地方进行纠正。可以说,案例讨论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好方法。②对课堂讨论进行过程控制,在讨论初期,教师要介绍清楚案例发生的背景,不要有任何暗示性的语言,更不能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分小组自由讨论,此时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在几个小组中倾听讨论,进行过程控制。小组讨论时,要明确告知学生的讨论时限,并要求学生按组表达讨论结果,不能对学生的讨论过程不管不问,任由学生发挥,这样会造成学生讨论偏题,甚至讨论与课程不相关的话题。③不能忽视案例讨论后的总结,在每次案例讨论后,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发言和观点进行总结。首先,要肯定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符合逻辑的分析方法,鼓励学生今后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其次,也要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后少走弯路。对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例如建立配送中心决策方案的选择,重点是总结学生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恰当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而对有标准答案的案例,要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案例—理论”这一过程,学生有了案例讨论的经验,此时的理论总结可加深印象,让其更清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3.构建合理的案例教学成绩考核机制。为了案例教学法能在课程教学中长期有效实行,需要对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的形式可以是口头演讲打分和书面报告。对学生案例分析成绩的评定,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注意克服主观随意性和局限性。在口头演讲时,如果案例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尤其是预测型的案例,例如对上述的建设配送中心的可行性分析时,学生能够理由表达充分,自圆其说,均应给予肯定。另一种形式,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尽述案例分析的切入点、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好的建议和意见等,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

  近年来,为了满足高职高专教育的新形势,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频繁使用,本文总结了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使用的现状和一些问题,并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应用上的若干建议。

  参考文献:

  [1]沈思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教学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张艳.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管理课程的重构[J].辽宁高职学报,2010,(2).

  [3]赵平,等.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管理教学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0,(1).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篇7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教育行政学 实施过程

  《教育行政学》是教育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其根本的特征和规律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及其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上个世纪2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的一种适合于管理专业教学特点的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竞争能力及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并结合教师的引导、点评和总结。它主要通过课前准备、小组讨论、教师指点、分析总结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拟真性。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一般是根据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或场景编写而来,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非偶发性。在案例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提供的信息并非一目了然,有关的结论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才能得出结论。

  2.启发性。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一种是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属于单向结构,被称为“填鸭式”教学模式,另一种是教师启发指导下通过学生直接体验获取知识,信息交流呈双向结构,被称为“启发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它能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同时进行。

  3.针对性。

  案例教学中案例选取一般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思考、归纳、领悟后,形成适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能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实践性。

  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对教学案例模拟、分析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应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同时要求学生进入案例描述的特定情境和角色,作为事件的参与者面对实际问题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对案例发生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而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5.综合性。

  案例教学涉及到教学的多个环节和不同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运用多元化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体现了案例教学的综合性特点。

  二、在教育行政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教育行政学课程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教育行政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行政学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既来源于实践,又为指导实践服务。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中,除了要学习和掌握基本、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教育行政课程来说,通过案例展开讲授,组织课堂讨论,在案例中验证或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进行决策,才是教育行政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

  从目前情况看,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行政学》课程讲授仍然多以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学内容多以概论性、介绍性、原理性和原则性等为主。这种课堂教学难以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也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能满足教育管理需要、处理教育行政事务、解决教育管理问题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技能。因此,案例教学在《教育行政学》课程中的运用能够为我们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供有效途径,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教育管理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常常会使学生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作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手段,能较好地体现学生自身的水平与能力。案例教学容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能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案例,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案例教学一般集中课堂讨论、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多种方法,在此学习过程中能较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传递上,长期以来教学与实践脱节,理论教学概论性、介绍性、原理性的内容多,而对管理流程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少。理论仅限于空谈已成为《教育行政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端。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能较好地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尽管在校大学生不可能有实际工作的机会,但是案例教学能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

  3.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教给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供惟一正确的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案例教学则明确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学习和领会,学生无形中就会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出自己的思维方式,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2]

  4.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组间组内合作,常以小组整体表现作为考核依据。因此小组成员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主动帮助其他成员,共同努力提高小组成绩,对于团队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团队合作及人际关系协调经验,可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育行政学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编写和选择是案例教学能否体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要求的前提。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前,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精心准备案例,在案例进行编写和选择时,要以案例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读性为原则,选取有价值的案例,同时,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注重对案例的适时更新。如果选择的案例过于陈旧,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对案例的轻视心理,降低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教育人事行政时,可选用有关人大代表提出的提案:“中国可以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将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获得教师职位的公办教师的身份确认为教育公务员。”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当前我国的教育人事行政的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国外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等。其次,所选案例应尽可能地贴近我国现实,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应摈弃那种一味运用国外案例的做法,同时注意案例的综合性和专题性,力图达到专业知识系统化的效果。

  2.呈现案例,提出问题。

  案例准备好以后,就要呈现给学生。案例可以通过教师讲述的方式陈述给学生,可以以书面的方式发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案例的呈现应适时,视学习目标而定。为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应在讲解内容前呈现;为帮助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运用,应将案例放在学生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再呈现。对于所呈现的案例,学生并不一定能够把握住案例中所蕴含的知识,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前的指导,即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而言,采用启发式提问方式,运用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对所呈现的案例进行设疑,以便更好地实现课堂的学习目标,所设计的问题的要符合“跳一跳摘桃子”的教育学规律,注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体验。

  3.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讨论。

  要实施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除了前期案例的选择和编写外,课堂上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继而因势利导,铺设阶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并且要引导学生探寻案例答案的多种可能性。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既不能对讨论放任自流,又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使学生不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当学生讨论冷场时,教师应当及时进行启发,活跃学生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角色;当学生离题太远时,则要及时调整、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效果。教师还要能容纳不同的观点,不要过早表露自己的观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案例教学课比传统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总结并评价。

  每次案例讨论结束,教师要对课堂上学生们对案例讨论情况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作出分析,包括案例的背景分析、案情分析、环境分析、案例存在的症结分析和相关的政策建议等,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和总结。总结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主要总结学生的表现和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等等。二是对案例本身的讨论总结。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作简明总结,不是对学生的讨论做简单综合、重复陈述,而应当在对学生的讨论、分析中做中肯、简练评价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来。[3]

  参考文献:

  [1]王芳.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2.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篇8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

  1引言

  案例教学方法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工商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训中。国内外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加强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是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近年来,随着案例教学方法在国内的普及,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着手进行工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并推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案例教学开展的历史不长,在案例采集和编写方面还缺乏经验,因而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特别是缺少针对不同教学层次、不同教学类型的案例库。为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思考,探讨促进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有效途径。基于上述观点,本文对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的目标、结构、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案例库建设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推进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2案例库建设要以服务教学为首要目标

  形式上案例库是知识与经验的载体,但是案例库和一般的教材相比较,具有其特定的属性与特征,即案例库必须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形成相应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案例库作为教学的配套资料应该与教材的知识系统结构具有一致性,在功能上,案例库应该突出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尽管案例可以有多种用途,但服务于教学是其最根本的目的,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有鉴于此,案例库建设应该将服务教学作为首要目标。由于受教育者的特点不同,案例库的建设应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而异。

  学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其所受教育层次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知识的传授,同时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吸取各种知识。例如,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教学就与工商管理本科生的教学有很大差距,本科教学又与专科层次的教学有所不同。因此,案例库建设应该体现这种层次性,MBA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可以选择相对复杂的案例,而对于本科和其他层次的学生则应选择相对简单些的案例。总之,服务于学历教育的案例库既要考虑专业的完备性,又需兼顾知识水平的层次性。

  在非学历教育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受教育者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技能,例如,在职培训、各种资格证书(经济师、会计师、营销师)培训都属于此种类型。这类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该强调其专业性,以满足学习者应对各种考试和提高技能水平的需要。

  3案例选择应坚持系统化、模块化原则

  案例库建设可以划分为收集案例素材、确定案例选题、编写案例等阶段。其中确定案例选题是确保案例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企业的实践为案例库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案例库建设首先要解决什么样的案例可以进入案例库的问题。笔者认为,案例的选择应在系统化、模块化原则指导下进行。

  所谓的系统化,是指在确定入选案例时一定要从案例库建设的目标出发,精选案例素材,使入选案例之间,案例与教材之间,以及案例与培养目标之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更好地服务案例库的总目标。例如,专为全日制在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服务的案例库建设,其涉及的知识结构和层次都应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内容体系方面应该涵盖从生产、研发、市场营销、采购、库存、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

  模块化是指入选案例库的案例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合成不同的案例集合。例如,在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职能管理的教学中,可以在案例库中进行选择组合得到满足教学要求的案例子集。比如可以对流通产业中不同类企业的功能组合为批发类、零售类、商品交易市场类、拍卖行类、典当行类以及网上购物类案例集合。或是按照流通企业经营的产品的类别组合为医药类、家电类、百货类、生活资料类、生产资料类案例集合。也可按照企业规模的大小、成功企业还是失败企业标准组合成不同的案例集合等。

  4案例库建设应该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是从法律和临床医学案例教学中借鉴过来的,发源于美国的哈佛商学院,因而受法律和临床医学案例教学的影响较大。法律和医学案例中所描述的“事”具有可重复性,案例的答案也常常是确定性的,所以案例教学侧重经验的传授。但是,工商管理案例中所描述的“事”是特定时空条件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具重复性,通过案例分析得到的答案是不确定的。由于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起源于法律和临床医学案例教学,所以不免带有经验主义色彩。因此,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有所获而又不至于跌入经验主义的陷阱十分重要。正确处理案例库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消除经验主义倾向的有效途径。

  4.1应该对教育目的,尤其是学历教育的目的有清醒的认识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真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理论指导下举一反三的能力,而绝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经验。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经验的作用正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创新和开拓,而创新和开拓的基石是理论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对案例的内涵和定义给出更科学的界定。笔者认为,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技术基础,它是根据教学目标,在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调查、整理、编写、提炼基础上形成的知识产品。一个完整的案例,应该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两个层面,只有应用知识而没有理论知识的案例是不完整的。案例决不仅仅是已发生事件的简单描述,而应是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实践经验)相融合的有机整体。

  4.2在案例编写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是确定案例选材时既要注重实践性,又应注意案例中蕴涵的相关理论问题;二是要求案例编写人员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性,善于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能够将案例素材中蕴涵的理论问题加以提炼、升华,写出具有启发性的案例。三是精心设计思考题,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5案例库建设要处理好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

  本土化和国际化之争是目前案例库建设中争论较多的话题,笔者认为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科学、技术、教育联系日趋紧密的条件下。案例库建设应该强化国际化同时兼顾本土化是比较恰当的途径。超级秘书网

  5.1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工商管理教育培养的对象都是现在或未来的商界领导人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加强国际通行商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竞争策略的研究。从长期看,案例库建设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案例库建设的国际化不排除有选择的引进国外案例,但是并不意味着全盘引进国外的案例。笔者认为,不能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片面的理解为是引进国外案例还是国内自编案例的层面上,而应着眼于案例介绍的内容,涉及的商业规则、经营的方式是否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否具有参考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不乏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素材的例子。同时,国际化也包含外国学者采编中国企业的案例(海尔公司案例集中就有出自外国学者之手的案例),中国学者可以编写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的案例,也包括国内学者编写中国成功的国际化企业的案例。总之,案例库的国际化,更多的应强调内容的国际化。

  5.2兼顾本土化就是要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

  考虑到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同时中国人口众多、潜在市场很大这一现实情况,短期内案例库建设应该注意这种现实需要。但是,在本土化方面应该注意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现实性与长远性的关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善市场制度,与世界通行的准则接轨,所培养的人才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因此,在案例素材的选择上要注意哪些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适性,哪些只具有短期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小劳伦斯E列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岳修龙,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互动;启迪;体育硕士;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4-0066-04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05年开始在全国21所高校试点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至今已授予4届学生体育硕士学位,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体育高层次应用人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旨在提高体育工作者的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体育专门人才,针对性强,职业背景明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主要是以体育领域的职业为依据,设有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四个职业背景的专业领域。在培养要求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等体育职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注重实务训练。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对学位获得者从事体育工作岗位专业技术专业工作能力的认定,因此,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这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实现体育硕士培养目标服务,是摆在我们体育硕士培养单位以及各位课任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医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领域案例教学的成功运用,对其他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他们的教育实践发展历程表明,案例教学法是实现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最佳手段之一。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教学中来,汲取其成功经验,有助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也有助于体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1.1案例教学概念的理解

  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理论或概念进行的举例分析,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的具有实例性的课程实习,而是一种开放式的、互动式的新型教学形式”’。所谓案例教学,又称为情景教学,在体育硕士培养中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典型体育案例,将学生带入训练、康复、体育教学、赛事组织等方面特定的事件,深入教练员、体育教师、赛事管理和策划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管理人员等角色,结合与体育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就案例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交流和观点的碰撞,以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最早是由哈佛医学院于19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的。院长华莱士·唐哈姆是一位由案例法培养出来的律师,他看到了在行政管理领域使用案例的重要性,并全力推动哈佛商学院开展案例教学,由此奠定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由于具有生动形象的知识表现和丰富具体的实践背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深化基础理论、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专业学位教育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和关注。

  1.2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特点

  1.2.1案例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案例教学的中心不是教师,也不是案例,更不是由故事而产生的各种论题本身,而是学生,是所有参与案例讨论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而不是主演,其主要职责就是要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励每一个学生敢想、敢说、敢参与辩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对象是具有一定的体育实践经历的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管理人员,他们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对欠缺,平时缺乏的就是这种敢想、敢说、敢争论的能力和交流平台。因此,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给他们一个交流、辩论和智慧碰撞的平台,借以提升他们分析实际体育工作中存在的或者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也不是教师教学生的范本,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发学习的工具,要努力让学生掌握案例、驾驭案例,通过案例的讨论启发学生思想、增强信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案例教学转换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课堂中,学生是始终是关注的中心和主角,教师则成为辅助人员和配角。

  1.2.2教学案例没有正确的答案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并不要求指向统一的、标准的答案,而是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获得启示和意义。”案例教学最终目标不是告诉学生哪种训练方法好,哪种训练手段不对,不是给出什么赛事方案合理、什么赛事方案有缺陷的价值判断,也不是直接给出理想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教学方法好、什么指导方法科学、什么训练方法合理。一堂好的案例教学课不应提供所讨论、思考问题的“正确答案”,而应当在许多不同的答案之间搭建一个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实践经验、知识、信息和价值判断做出自主的选择。如在讨论“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时,案例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关于这一训练原则不同认识的训练实践,在实践中既包括肯定的认识,也包括否定的认识,既要有正面的深入分析,也有反面的剖析。至于这一训练原则到底好还是不好,是否可行,优缺点是什么,都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训练或指导训练的经验和价值判断来做出选择,而不是案例直接提供选择。案例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尤其是不能带有任课教师的个人学术倾向性,否则容易给学生某种诱导,很可能导致学生讨论时不断揣摩案例中的意图或者揣摩教师的意图,呈一边倒现象。

  在案例讨论中,没有思考、分析或判断某一种情况的确切的方法,找不到大家公认的、唯一的、最佳的选择,有的只是彼此的观点差异以及学生们对各自观点的强调和论证,有的只是论证的好与不好,而不是观点的正确与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思想包袱,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坦诚自己的观点。

  1.2.3教学案例应能引起争论

  案例无一不蕴含有问题,具有困惑性,也正是由此而引发人们的思考。案例教学与一般授课不一样,目的不是要达成共识,而是要引起争论。案例应当提供给学生的是好奇争端、问题、选择、信息,以及依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做出选择的暗示性的路径,或者说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和提示。譬如,关于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讨论,案例必须提供学生争论的话题,否则讨论中“风平浪静”,难起事端,案例必须带着“唯恐天下不乱”的目的呈现给学生。案例中既要有关于体制内运动员成功的事例,更应有国家女网运动员李娜等先在体制内后在体制外“单飞”成长的运动员成功的事例,也要有像丁俊辉等一直在体制外成长的个案,展现给学生的是不管哪一种训练体制,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至于哪一种更优秀,更适合我国国情,案例只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和选择的信息,仅此足矣。

  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努力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要引导学生去游说和争取更多的支持者。更要鼓励学生怀疑别人的观点并尽力予以批驳。在案例讨论中,衡量观点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够不被批驳倒,且能坚持到最后。俗话说,理不辩不明。只有经过激烈的辩论,才能使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内化,然后才能指导学生的实际工作,才能成为现实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这样做,与其说是在鼓励学生去辩论,不如说是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4案例教学以学生讨论为基础案例教学以学生广泛参与讨论为基础。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法宝”。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代表权威,学生对自己负责。案例讨论过程中,知识、信息、思想和观点在“教师一学生一学生一教师”之间双向、多重、交互流动,目标在于增强学生的思考、分析、概括、评论、辩论、说服等能力和自信心。学体育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但有时会把问题简单化、极端化,此时,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掌握讨论的进程,为了避免讨论过于分散,甚至讨论偏题、走题,教师需在课堂上适时控制,对学生讨论的信息、思想和观点进行适当归纳或小结、提炼,以在更高层次上引导争论,甚至有时候需要打断一些无谓的、喋喋不休的细枝末节的争吵。

  讨论中,最终话语权不在教师这手里,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公共话语,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启发起着补充和矫正的作用。讨论在教室的范围内逐步形成公共舆论乃至公共空间,能够逐步深化对学生所讨论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1.2.5全息学习

  案例教学中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应全神贯注地参与案例讨论。案例教学动员的是全体参与者的全部注意力;读、写、思、看、听、说、辩、疑、分析、判断、选择、决策、归纳、演绎、反应,等等。学生只有全神贯注,才能积极参与讨论,并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潜在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学案例的选择

  2.1教学案例既要关注体育学科前沿知识,也要与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工作环境相适应

  教学案例中要关注体育学科领域前沿,要围绕竞技项目制胜规律、心理训练、运动营养、技战术诊断、重大赛事和城市互动、全民健身、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等体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编写教学案例。传统教学长期囿于理论的钻研,往往容易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形成鸿沟,有时这鸿沟甚至难以跨越。案例教学一方面直击体育学科前沿,另一方面更关注我国正处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正在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条例》以及阳光体育活动等现实需要,注重体育学科前沿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为理论运用于实践,使体育理论为竞技体育训练、大众健身、体育产业和学校体育发展服务搭建平台。

  尽管教学案例有许多文学作品的特征,但它仍然要与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学生的主要工作环境的整体情况相适应。对于体育硕士来说,教学案例就不能过多关注西方公共管理的理论,不能过多的关注哲学理论,也不能有过多关注脱离我国实际的西方竞技运动管理模式,否则学生不熟悉,感觉离自己实际太遥远,从而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对于长期在学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教学案例过多的关注专业运动队竞技运动训练,过多地关注非常专业的运动营养和运动疲劳恢复,过多的讲述关于国家队的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心理调整,赛事组织和管理等,必然使他们感觉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而退出讨论,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2.2教学案例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主题

  教学案例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主题。教学目标和主题是是案例教学的指挥棒,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围绕目标和主题开展,因此目标是否明确,主题是否鲜明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当然,仅仅是有主题还不够,主题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案例要在故事内容和智力水平上具有较高水准,而不是将答案显现在字里行间,无须思考,一目了然。案例所呈现的故事必须蕴含着让读者欲罢不能,继续阅读又有一定的难度的理论内涵。但案例里的理论内涵和深度以及涉及的理论都要处于使用案例教学的教师自身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因为案例教学中心虽然在学生,但教师还要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要对整个讨论起着引领作用,如果教师对所要讨论的理论还一知半解,那岂不是“以其昭昭,使人昏昏”么?

  2.3案例故事要有情节安排和创作

  案例故事要有情节安排和创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埋设要讨论的问题。教学案例应至少提出一个没有明显正确答案的问题,一定要能够引起讨论和争论。教学案例应该具有足够赖以进行深入分析的信息,需要读者运用案例中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和批判性的思考,使读者能够理清思路,把握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案例“打破常规,敢于求变——罗雪娟的个性化训练方案”充分体现这一要求,作者在提供教练张亚东针对罗雪娟的个人具体隋况提出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取得成功的例子的同时,也还提供了读者思考的余地,并预设了许多有待讨论的问题,诸如“什么是个性化训练计划?”、“这种个性化训练计划是否可行?”、“某个训练计划对这个运动员有效果,能否移植到其他运动员的训练中?”、“对于集体项目如何运用个性化训练计划?”等。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案例中没有明确给出,而只是提供一些可供进一步分析的信息。

  2.4教学案例要有突出的问题和主角

  教学案例要有突出的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有需要做出决策的故事主角,即教练员、体育教师、赛事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案例是要解决训练中的问题,还是管理中的问题,还是教学中的问题,或是竞赛中的问题,必须要很明确地表达出来,而且案例中的问题必须是现实中亟待解决目前尚未有合适的解决办法的问题,或尚存在争议的问题。如关于心理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在有的项目中可能作用很明显,而在另一些项目中可能作用很小,究竟如何看待心理训练,如何处理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的关系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出决策的人是谁,都需要在案例明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替换”或“换位思考”,“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为所扮演角色着想,打算如何解决具体的问题,“逼迫”学生在案例故事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3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

  3.1案例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体育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在培养目标上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前者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后者注重的是学术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案例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教学对象是体育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必须要明确教学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整体设计,明确谁去做、为什么、做什么以及为什么等问题。

  3.2教师一定要事先熟悉案例,备好案例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案例正文、案例附录、案例分析报告和案例教学手册。通过阅读,对案例中的任务、事件、结构、情节、问题、背景、数据、观点、结论、悬念以及埋设在行文背后的问题等都有清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情节演进,在每一个可能的转折点布置一定的问题一边引导或提示。教师要控制每一个单元的时间并及时做出提示,有时需要以提问的方式做出简要的归纳或小结,有时则要及时打断不必要的争吵或喋喋不休的阐述。要温习必要的理论或概念,以便在教学中及时加以说明。要对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有正确的理解和心理准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主讲人、者,而应当是整个课程的设计者、主持人和仲裁者。

  3.3学生必须事先进行案例预习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可以使学生能了解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前进行思考,使讨论更具有针对性,也能使讨论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还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预习中最起码应该掌握如下问题:

  谁是决策者?将做出怎样的决策?

  决策者的目标是提高训练效果,还是改善教学质量,还是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分别是什么?客观环境(约束因素、机会和挑战)怎样?决策者能够采取什么行动?将产生什么后果?如果你处在该位置将会怎么做?为什么?对这些问题存在哪些争议?这些争议对你的学习有何帮助?

  4结语

  案例教学对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来说,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有其他学科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但体育学科毕竟有它的特殊性,一些深层次的运用规律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对于案例教学来说,最高境界就是当学生在案例学习讨论之后,能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把握和利用信息,提高批判性、分析性和推理性技能,增强解决体育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参与体育改革创新及解决体育问题的积极性。这是案例教学的努力目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规律,不断完善案例教学,以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名,张智勇,仝志辉,中国公共管理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2]叶明阳,案例教学的环节与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培训教育,2010(6):180.

  [3]雷焕贵,段云青,中关案例教学的比较[J],教育探索,2010(6):10-15.

  [4]蒯秀丽,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12):50-51.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公共管理学科;学生参与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1.案例教学的起源

  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医学院,后来在商学院的推广下,逐渐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着眼于教学目的,参照法律工作中立案的办法,把与教学有关的内容编成案例,通过教与学对案例分别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理论的前提:假定被动获取知识的效果低于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它的显著特点表现在案例讨论的组织形式、案例获得的方式及参与主体等方面。学生———参与式案例教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还是案例教学的组织及案例的准备,都离不开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中心始终是学生。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像乐队指挥在乐队中的作用。

  3.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是一种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它以问题为基础,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在教学案例中,学生是中心,处于主要地位。在案例的选择和讨论方式上,与教师一样,都享有控制权。而教师则处于次要地位,经常作为资源提供者或者辅助人员存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则处于被支配或者消极地位,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完全围绕教师,“好学生”完全服从于教师;二是教学案例的基础是讨论,而传统教学的基础是讲授;三是教学案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辩论能力、分析性的思维、概括能力等方面,而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考试及点名回答问题来验证学生的知识水平,目标是掌握教师传授的“真理”;四是案例教学讲究的是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和学双方都要承担学生学习的责任,强调知识和思想的双向流动,而传统教学则是单向的,单纯的从教师到学生;五是案例教学既不会造成学生的无政府主义也不会造成教师专制和家长作风,而传统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监视下使用某种学习方法或学习方式,出现错误被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这种方式近似于“训练”。

  4.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主要类别

  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所以在案例的采集、编写上,与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案例不同,主要有以下类别形式:一种是政策咨询性案例。服务的对象是政府决策者,这种往往是针对特定的问题,提供真实的故事,突出问题的重点,给出多种解法,并且评估每种解法的优劣。一种是理论发现型,主要内容是对检验之前提出的理论假设,通过研究案例提出与理论教学相关的内容是其主要目的;一种是说明型案例,这些案例是完全开放的,强调其真实性、全面性、系统性,主要是记述和说明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事件、决策的过程和使用的政策。

  二、公共管理学科实施参与式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参与式的案例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能加强师生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不同,参与式案例教学中,学生替代教师成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公共管理学科是研究公共管理过程和公共管理部门的,实践导向非常明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参与式案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案例,学生对案例非常熟悉,所以会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要说,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学生的积极参与替代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授,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案例特别熟悉,所以在课堂上能够进行广泛讨论,改变由教师单纯讲授的传统案例教学的枯燥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更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参与式案例教学架起了一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案例是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所以,学生通过自身获取的案例,并对案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不仅锻炼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教学中,案例的获取、讨论分析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参与式案例教学的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学生通过各种尝试和努力才能获得,在获取案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不断地沟通交流,在案例形成后,为了大家探讨方案,要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每个环节都能体现对学生的培养和考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3.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能够加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

  在参与式案例中,学生是中心,案例教学的全程都有学生参与,学生永远拥有绝对的自,教师扮演的是辅助人员或者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处于次要地位,所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仅仅是接收知识不同,参与式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分析案例,从案例中获取知识,教师也积极地辅导学生并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和教师充分沟通互动,从而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求知,师生关系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能够让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公共管理学融合了政治学、社会学、政策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论,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同时,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在实践中得到发挥。

  5.参与式案例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

  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案例教学使教师的工作转成幕后,但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更渊博的学识,为了达到参与式教学的要求,要不断创新,要有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机智、风趣等。这样就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经验。

  三、公共管理学科传统案例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理念缺乏充分认同

  教育理念是否成熟会对教育实践的方向和进程产生直接影响。因为教育理念不仅是对教育活动的反映,也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但是,现在很多教育从业人员不仅没有理解案例教学的优点,也未认识到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很多教育从业人员在案例教学方面缺乏相应的意识和理念,从而使得案例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

  2.案例教学的内涵未得到正确认识和理解

  案例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比较宽泛,主要是因为其在具体操作时的复杂性、灵活性、动态性及应用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加之当前对案例教学的相关探索、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弱,故大家在对案例学的认识上存在一些不足和偏差。有的学者和教师甚至混淆举例教学与案例教学。这大大限制了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也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发展。3.案例教学组织实施不到位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在内的多学科和方法,是研究公共管理过程和规律及公共管理部门的科学。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步骤是公共管理学科开展案例教学,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公共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存在案理分离、教学缺乏师生互动、教师角色定位模糊、与其他教学方案配合不恰当、案例选择不合理、原创案例较少、缺乏健全的案例教学考核机制及课堂讨论的组织不到位等问题,抑制了案例教学的影响和实际作用的发挥。

  4.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很多案例教学实际效果很差、有名无实,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案例教学没有可以借鉴和参考的经验,相关的理论指导也比较欠缺,所以应用和实践起来比较困难。5.配套机制不健全案例教学因其内容选取及授课方式的特殊性,对其考核评价的方式也有特殊的规定和要求。同时,涉及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学的内容也要不断完善,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校在案例教学的理念和思想上还未形成正确的理解,也缺乏统一的认识,而且案例资源的筛选和积累,案例教学考评方式的改革、案例库建设,教师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难以达到严格意义上案例教学要求的水平。

  四、完善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对策

  1.树立案例教学的意识和理念培养

  高校师生对案例教学的认同感和兴趣,宣导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使案例教学的意识和理念灌输到思想中,培养案例教学的习惯,营造案例教学的氛围,使之逐渐形成规模,并最终广泛应用。

  2.明确案例教学的内涵和本质

  案例教学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特殊性要求。加强对案例教学本身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案例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和运行规律。因此要想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要加强对案例教学自身的研究和探索。有学者指出:“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情境性、问题性、互动性、主体性等特点;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包括社会价值、教育学价值及主体性价值,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价值取向有科学的了解,才能对案例教学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虽然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其次,教师还要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具备课堂组织能力。同时,教师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另外,教师一方面要明确自身定位,另一方面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培养其案例教学所要求的能力和素养,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效果。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案例教学不仅涉及到课堂氛围及学生的参与方式,还涉及到教师的讲授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应该丰富案例教学的形式,教师授课的形式可以是传统板书、影视片段、多媒体课件或者是视频等;学生的参与形式可以是课堂辩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多种知识的理解视角的融合是在沟通交流中达成的。此外,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也要进行记录和评价,并且计入期末考核。这样,能够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

  5.加强课堂管理和课堂环境建设

  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特点,所以不同于一般教学的固定的授课结构和模式。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案例能够体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案例教学课堂的管理要不断加强。课堂策略首先是明确教育目标,确立促进性目标取向,使教师角色向民主型转变,建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其次,要重视规划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规划和引导,可以让案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明确,还能使教学实践以既定的目标为中心有序开展。

  6.案例教学模式不断丰富

  案例教学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案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体系。案例教学的模式也包含方方面面,例如案例的展现方式、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合理安排案例与理论结合的方式等,这些都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关系密切。公共管理学科应当致力于完善的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同时,加强对案例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努力构建较为完善且多样化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而从整体上促进案例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寒梅.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6).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2]刘录护,扈中平.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理念、案例与研究批判[J].教师教育研究,2015(5).

  [3]李燕凌.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16(3).

  [4]胡佳.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南方论刊,2012(5).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十篇

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十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