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赛场的急救医生:现场救援要比想象中更难-中国科技网

admin 欧洲杯直播 2024-06-28 21 0

冬奥赛场的急救医生:现场救援要比想象中更难-中国科技网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姚欣然 陈琳辉

“雪场的尽头是骨科。”虽说是句玩笑话但也充分体现了冰雪运动的危险性和受伤概率。赛场是急救的第一现场,作为冬奥会滑雪赛场的保障医生,他们是冬奥健儿的健康守护者。

“别怕,有我们在”

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外科的林凡医生是冬奥会的保障医生之一,冬奥会开赛以来,他参与了多例医疗救治。他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快速抵达、快速而精准地判断伤情,将信息传递给指挥部是救治关键。

他向我们介绍了一次他印象很深的救援。前不久在一位美国运动员在比赛时受伤之后,裁判立即停止了比赛,医生需要背负15公斤重的救援包,依靠娴熟的的滑雪技能,在4分钟内到达运动员身边。刚开始以为摔得不严重,但运动员反馈说非常疼,医生让她服用了止痛药,接下来准确快速地判断其伤情——小腿骨折,需要手术。滑雪医生发布急救信息到指挥部,运动员被迅速转送至延庆医院,那里有北医三院著名的骨科专家守候,为转运来的运动员进行来手术。

“以往救援演习,我们注重的是技术、时间、准确性,但冬奥会赛场,我们要面对的是有真情实感的运动员,在受伤那一刻他们都是无助和痛苦的,除了对伤情进行紧急处理,运动员的情绪安抚也尤为重要。”这几天的救援和瑞士的救援医生们一起工作,收获很大,尤其是对于高山救援的理念,各环节医生合理分工,如何管理救援小分队里不同国家的医生,谁先出动、几位出动?其实是管理的学问。

林医生介绍,让受伤运动员“上车即入院”的“5g智慧急救”在转运过程中帮了大忙,通过车内5g急救网关,基于5g网络将车内相关数据和信息实时回传至急救中心,可以实现数据互通和共享。

经过了这几天的实战,林医生从外国从事多年救援的滑雪医生那里学到很多,“赛场上的国际滑雪医生用事实证明,在一项大赛当中,现场的人员非常多,遇到突发的情况,滑雪医生有绝对的权限,因为他的工作涉及到人的生命,不论是比赛、雪场的造雪等其他事宜,不论什么都没有人命优先。”因此,在奥运赛场上,滑雪医生有第一优先权。

还有一位来自瑞士的男运动员摔伤后,医生判断其上肢有多处骨折,冬奥会专用救援直升机迅速将其转运到定点医院。林医生对北京冬奥的直升机也赞不绝口,冬奥会的直升机太棒了,24小时恒温,保证运动员进入机舱时不会感觉冷,随时可以起飞。

据了解本奥运会北京市红十字会派出了2架H155救援型直升机、2架H135医疗型直升机和76名航空医疗保障人员承担相应的救援任务,其中,H135医疗型直升机内配备了氧气瓶、真空担架、吸痰器、呼吸机、除颤监护仪等齐全的急救设备。根据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及申奥承诺要求,在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项目中,直升机需在5分钟内到达患者上空,15分钟内将患者送达最近定点医院。

真实的现场救援比想象中更难

北京延庆小海坨山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冬奥会将在这里产生11枚金牌。北京冬奥高山滑雪医疗队在开赛首日,就参与了两次紧急救援。

作为北京冬奥高山滑雪医疗队的一名滑雪医生,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滑雪医生孙旭参与了紧急救援。他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现场救援要比想象中更难。

2月7日,孙旭和来自比利时的滑雪医生站在雪道6号点位,风口,没太阳,站的地方特别陡,站久了得拽着网格才行,不然容易滑下去。中午12点,在男子滑降的比赛中,一名运动员以130多公里/小时的速度飞驰,但不幸失误摔倒,冲出赛道触网,在雪道上滑行几十米。接到救援指令后,孙旭2分钟内滑雪到达现场,迅速检查伤情,止痛并给其左肩和左前臂SAM板固定,5分钟救援队将伤员转运到竞速运动员医疗站。

“现场救援只是急救的第一步,后续的转运和医疗站的保障工作也非常重要。”孙旭表示,2月7日16点左右,在女子竞技超大回转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在接近终点线摔倒。他的医生队友郭祁仅用1分钟就穿过终点区赶到伤员身边,给予止痛、下肢夹板固定,救援船迅速转运到竞技运动员医疗站。

“比想象得要更难一些”,孙旭医生感叹道,“比赛现场随时都有可能出问题。只要有运动员在赛道上,我们就必须要在救援点位上,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尤其是训练道上常常状况频出,滑雪医生需要背着沉沉的急救包,在陡峭的雪地上站很久,很多队员站久了膝盖和髋关节都酸胀得厉害。”

“今天平安无事,周末也要做好准备,希望所有运动员都能平安。”

评论